勇敢者的游戏总是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今,登上“小红书”,走上朋友圈,被朋友们或者同好者看到,才是游戏最引人之处。
7月的午后,我们坐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山寨大鼓舞的表演场里。导游基诺族姑娘布鲁绕说起她做雨林徒步向导的丈夫时,显得颇为骄傲:“前两天一位有60多万粉丝的游客把我老公拍摄的视频发在了自己的小红书上,还@了我老公,他的账号一下子就收到了300多条私信!”
布鲁绕,一位90后基诺山寨讲解员;她的另一半——周嘉浩,一位90后基诺山雨林徒步向导。这对年轻伴侣,共同选择了将青春安放在基诺山的怀抱。  
她穿着花裙,走遍山寨
“我们需要爬坡,长裙太不方便,就穿短裙,山里蚊虫多,我们过去是裹上竹片做的绑腿防叮咬,现在都是用这种布做的绑腿了。”布鲁绕用手摆弄着自己的裙子说道。
清晨,小布穿上绣着团花的彩色肚兜,又套上一件长袖衫和一条黑色短裙,点缀着彩边,既传统又不失活泼。两条黑色绑腿紧紧裹住小腿,步伐间透出一股子干练。就这样,她踏上了赶往基诺山寨上班的路。由于世居环境的影响,基诺族人自古以来经常需要上山爬坡,因此,不同于傣族的长裙,基诺姑娘形成了穿短裙的传统。
“如果基诺山寨没有进行文旅开发,我们的民族服饰也不会有很多人去穿,我们民族的大鼓舞一年也只跳一次。”
在讲起自己为什么选择做基诺山寨景区讲解员时,小布道出了自己想要传承和弘扬基诺族文化的初心。2010年,她结束学业后回到家乡,一开始只是抱着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心态在基诺山寨当起了讲解员,结果这一做就是14年。
布鲁绕在基诺山寨讲解(图片来源:景洪发布)
讲解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通,深层次的交流就无法进行。为了做好讲解,更准确地用普通话讲好基诺族传统文化,小布买书自学、参加文化站组织的培训、和村里的老人家聊天,翻山越岭,了解基诺族其他40多个村寨的故事,让自己的讲解更严谨、更生动。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也让各民族的居民之间有更多的交往机会。“我的同事除了基诺族,还有傣族、哈尼族、布朗族、佤族等等”,小布说,由于有了共同的语言,她和不同民族的同事们可以轻轻松松地一起学跳大鼓舞、一起学吹葫芦丝,泼水节的时候一起上街泼水。
在基诺语中,“基”意为舅舅,“诺”为后代或跟随,“基诺”合称即为“跟随舅舅的民族”或“尊崇舅舅的民族”。舅舅在基诺族文化中,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称谓,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亲情、对长辈、对文化传统的深深敬仰与传承。
与我们的想象不同,小布告诉我们,曾经一段时间里基诺山寨很少有人身着基诺族的传统服饰,而今天,无论去往何处,村民们几乎都会将基诺族服饰穿在身上,即便不是全套穿戴,也会将传统元素融入日常穿搭。
而传统也从未停滞不前。寨子居民喜欢的服装融入了更迎合年轻人喜好的现代审美,形成一种新的民族时尚。寨子居民住的房屋也告别了传统的木质结构,在保持传统样式的同时,变得更现代、更安全、更宜居了。  
他开着摩托,奔赴雨林
晨光破晓,当第一缕阳光穿透密集的树冠,在巴飘村的小道上,有一名骑着摩托的男子,向着黎明飞驰而去。皮肤黝黑的他手持麦克风,脸上洋溢着对这片雨林的热情,背着装满教学工具和急救用品的背包,踏上了一条条熟悉而又充满奇遇的旅程……这,就是周嘉浩的工作日常。
“我家一直住在这片雨林附近,小时候,我常常在雨林中捉小鱼,捉小虾,长辈也教我识别其中的各种植物,”周嘉浩说。自幼在雨林嬉戏成长,捕捉溪流中的生灵,聆听长辈讲述其中的奥秘,这份经历不仅滋养了他的心灵,也铸就了他与这片土地不解的情缘。
本文作者采访周嘉浩(左一)(张垒 摄)
周嘉浩之前的工作是一名基诺大鼓舞者。从舞者到向导,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了当好向导,周嘉浩到专业的雨林研学基地学习,也经常在家里向妻子小布请教基诺族的文化故事,工作中碰到陌生的植物和现象,他就用手机搜索,反复记忆背诵。日复一日的积累,让他的知识之树在雨林深处茁壮成长。“不到三个月,他懂的比我还多。”小布说起丈夫,笑容背后满是自豪。
周嘉浩和小伙伴们把外出学习到的经验和本地特色结合起来,开发了22条既具创新性又彰显民族风情的雨林徒步路线,吸引了许多生活在喧嚣都市中的人们前来,体验原始热带风情的魅力,古老静谧的的雨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为了更好推广基诺山的雨林徒步,周嘉浩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设立了自己的账号,用镜头捕捉雨林之美,记录沿途之趣,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在周嘉浩看来,今天做向导,也要有十八般武艺:“拍照、拍视频,一个也不能少。”图片和视频不仅记录下了他与游客在雨林中有趣的探险经历,更激发了观看者对这片秘境的好奇与向往。
周嘉浩(中)与游客合影(受访者供图)
如今,相比茶田与橡胶林,这些精心规划的徒步路线对八方来客有着更加强烈的吸引力。“现在村子里差不多有上百个人在从事这个工作了。之前村里主要靠采茶和割胶,现在旅游业也是发展的一大方向。”令周嘉浩深感自豪的是,基诺族对自然的敬畏有了回报,让这个原本落后的村庄也有了“靠天赏饭”的机会。
“基诺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甚至很多基诺族的年轻人对自己文化的了解也十分有限。”周嘉浩感慨说,在带领游客探索雨林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们不仅要向游客们讲雨林,还要向大家讲述基诺族的故事,基诺族的文化离不开雨林,雨林也因为独特的基诺文化而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在周嘉浩拍摄的视频里,我们看到阳光穿过密集的树冠,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一群来自各地的人们一起漫步于绿色的海洋之中,游人的脸上洋溢着对自然的向往与敬畏,身边的孩子时而停下脚步倾听,时而抬起头张望……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周嘉浩不断地为大家讲述他从妻子那里学到的基诺故事,似乎也看到了人们在雨林中听懂了彼此的语言、听懂了自然的声音。  
传承不是孤独的守望,是生生不息
小布说:“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努力传承基诺文化,那我就没办法去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没有学到这个文化,再往后面就没有了呀!”周嘉浩也说:“希望寨子里更多年轻人了解基诺族文化,它属于这片雨林。”
山寨、雨林,小布、嘉浩,或许,他们本就属于彼此。
布鲁绕和周嘉浩的合影照(受访者供图)
一路走来,我们还认识了许多像小布和嘉浩一样的年轻夫妻:在巴飘村,陶建雄的家里到处贴着簇新的“囍”字,带领着村里的年轻人告别喧嚣的酒桌,走进雨林的深处寻梦;在曼勒村,画家岩温叫与他的网红妻子年初刚刚领了证,正忙着一起让村子变得更加五彩斑斓……
爱情故事不断上演,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也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 原悦 刘佳琪 刘义华 王含章
指导老师:张垒
总策划:孙于婷 陈豫懿 孙浩
统筹:唐莉娜 赵玮 李怡 李志兴 高娴 李夏露
记者:段孝钊 许卓皓 杨子双 张顺鋆 李亚芬 顾祯 戴振华
编辑:白芯源 郭潇雅 王琳 赵芸瑞
举报/反馈

云南网

271万获赞 10.4万粉丝
世界看云南的窗口 云南看世界的视角
云南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