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移情这个说法有点泛滥,很多人对于移情的认识有些偏差,认为移情就是过去得不到的情感,新对象身上存在,于是把过去的情感转移到了新的人身上。
这种说法倒不完全错,但也并非全面。
从现在心理学的规律来讲,移情已经是内在的稳定心理状态,也就是个体是如何整合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的过程,然后这些事情个体是如何感受的,并且通过合理的模式展现出来。
与其说是移情,“转移”的说法会更为恰当,transference去改变的过程。
移情是一种现象,并无好坏之分。既会存在正面的移情感受,当然也会有负面的。比如你看到一个人,他很温柔体贴,于是你就喜欢上了。平时你很匮乏这样的感受,从小得不到父母关心,于是日常生活中就很需要有这么一个角色出现在你面前。
移情的存在,有人过往缺失的部分向往,同时也会具有与他人潜意识存在还有沟通、关系间的交往需要,通过这样的状态来完善人格,提升心智化的能力。
在这里我顺便提一下一个说法,移情它本身也存在“感情”,不是说移情的存在就没有感情了,相反它可能会是感情建立的基础。
在网络我见过很多人对于移情的认识比较刻板,以为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存在移情,就不是好的感情现象或者人际关系交往的方式,这也是不合理的。
正如之前我们所说,移情是个体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它具有整合功能。这里的整合,就包含有人的潜意识、情感还有人互动中形成的感官认识,以及相处时的感受,单谈移情不说感情也是行不通的。
心理学理论对于移情概念的认识,也是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无论是什么流派,看法如何,基本上也不会否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建立。
具体得看移情的互动中双方是如何面对的过程。
一见钟情这个现象,本质上它可能也会有移情因素,但是也有可能会是其它方面的心理因素导致。比较常见的就是“理想化”。
当人处于高度理想化,并且具有部分自恋的人格属性,那么就极容易产生“一见钟情”的行为。
人会脑补出对方符合自己内心的特征。
他身材好高啊,很性感;他长得很不错,穿着靓丽,一定很有钱。凡是一见钟情的背后,都会是人理想化的心理模式。
我爱的他,也许并不是真实的对方,而是心中映射出来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符合我的需要,然后我去追求。
但是理想化所带来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就是他并不真实。人太过理想化,对他人一见钟情,那么接触在一起理想化破灭之后,人就会特别失落。有的人会暴怒、埋怨,还有的人会情绪失控,做出极端的行为出来。
这就得看人的心理成长,是否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看待一个人要用动态的发展去看,而不是“刻板的认识活动”。我认为是什么,对方就是什么,显然这样的模式就会出问题。
现实中人是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绝不是理想化、贴标签那么简单就能给人下定义。
对于移情还有一见钟情,我们要怎么认识才比较合适呢?就是意识到这是人正常的心理特征就可以了,他们会是心理学上的现象。
他们两者之间的区别,如果真的要以现实中的特点作为基准,移情是属于“内在情感”,也就是你内心整合部分之后的自我需求,并且让情感归于自我去发展的模式;
一见钟情更多是“情感外露”,对人需求的强烈吸引所产生的自我意识。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感受所得到的行为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