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的轮值主席国成了俄罗斯,拉夫罗夫身影竟随之现身美国。
焦灼依旧,俄罗斯忽然间转变态度,大搞战略平衡,中美俄“三国演义”即将开启新篇章?
变脸之快,让人震惊,却又并非不能理解。
7月16日的拉夫罗夫还在纽约的一场辩论会上好心提醒德国,无条件服从美国,只会让德国遭受屈辱。
基于的背景,在拜登政府又有新呼吁,对将或有可能发生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战争,美国呼吁自己的盟友做好长期战争的心理准备和物资准备。
狭隘之心针对的是俄罗斯、中国这类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国家,认为霸权被挑衅,只要能遏制住这股势头,现阶段的美国甚至不惜通过侵略途径。
德国成了坚定追随者,竟无条件的服从美国有关在德国境内部署陆基中程导弹的决定,雷同一幕让人想起菲律宾,动荡因野心而起,拉夫罗夫好心提醒,华盛顿的不择手段,已摧毁了俄罗斯与德国本互有所利的能源合作。
16日的美俄还在“互看不顺眼”,拉夫罗夫就在美国,布林肯方面却没有提出与之举行会谈的要求,美国务院甚至以外交讨论不宜公开的理由,拒绝讨论拉夫罗夫访美期间会否是俄方代表团成员接触。
一边是对拜登团队毫不掩饰的失望,提及近日刚当选为特朗普参选副手的万斯,拉夫罗夫的语气间就多了几分难掩的喜色。
万斯是为数不多支持美国结束对乌克兰援助的政客,凭这一点,认可就能加一分,俄罗斯方面一直的诉求,就是美西方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武器没有了,战争结束的概率也就大了。
准确的说,拉夫罗夫肯定的是万斯,更是特朗普,虽无直接将拜登与特朗普政府相比,但一句“特朗普在位时,美俄之间是有最高级别的对话,现阶段是没有的”就已迎高下立见。
俄罗斯对美国态度的转圜,能够发生,原因在特朗普遇袭事件后高居不下的支持率,制裁不谈,特朗普在位时期,美俄至少还维持着表面和平。
忽然间的示好,针对的不是美国,俄罗斯方面现在更大的指望,在11月的大选,特朗普能够一骑绝尘,实现“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的承诺。
不管怎样,示好是真,特朗普这边正迎优势,俄罗斯就对之示好,美俄亲近,置中国于何处?
事实上虽然现在中俄之间合作关系特为紧密,但本质上讲中美俄三国长期以来所处于的,一直是相互博弈的状态。究其原因,是三国核心利益诉求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先说中国。我们的核心战略目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没有变过。一言以蔽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美国的核心战略目标,冷战时期是消灭苏联称霸世界,即便后来苏联解体,“称霸”这个目标也不曾发生变化。
至于俄罗斯,他们算是苏联的直接继承国。尽管影响力、国家综合实力方面与鼎盛时期的红色苏联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同样继承了苏联渴望恢复霸主地位,谋求国家振兴的战略思想。
而时至今日已然延宕两年半之久的俄乌冲突,就是中美俄三方博弈最直接的体现。
在俄乌问题上,中国一贯秉持中立立场,基于地区安全局势综合考量,始终以促进和平为主张。
2023年2月24日,俄乌冲突一周年,中国外交部公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明确表达了尊重各国主权、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主张。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忠实履行自身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光是倡导和平的穿梭外交,就开启了多轮。
国际事务上,中国主张和平谈判,而“激烈对抗”则是可贴在俄罗斯与美国身上的标签,一个是在国际上赫赫有名的战斗民族,一个是屡屡主动参与甚至挑唆战争的国家。
三者相互掣肘,却又彼此分不开,但若说美俄大和解,希望也是不大。
复盘特朗普执政时期,他不止一次表示过对俄罗斯乃至普京本人的赞赏,“偏爱”的实际行动也是有的。
2017年5月首次在白宫会见拉夫罗夫的时候,美国舆论正在讨论特朗普宣布解雇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一事,理由不给,却与拉夫罗夫和俄罗斯驻美大使相聊甚欢,一众人表示不理解。
两个月后的峰会上,见到普京的特朗普竟然直接撇下国务卿和翻译,俩人单独会晤了一个小时。
一连串的出手,看起来是亲昵之举,实际却是美国国会逐渐收紧对俄罗斯“紧箍咒”的障眼法。
到了8月,制裁就开始了,媒体介绍特朗普“不情不愿”,可事情要看的是态度,更是结果,两国关系随即跌入冷战结束以后的冰点。
舆论总爱以特朗普重返白宫为假设,除却失信的嫌疑,即使特朗普真能重返白宫,即使俄乌冲突真在他的调解之下结束,美俄之间,关系也不会到推心置腹的程度。
两个都想坐上最高位置的国家,发展之上,自然较着一股劲,但这份拧巴,在中俄之间的概率很低,毕竟中国的发展不是为了和谁比,不至于为了限制对方超越自己而出阴招的程度。
当然,寄希望于“永远的盟友”也不可能,中方唯一能长久信赖的,只有自己赋予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