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人形机器人产业能得到高度关注并持续提速,既有政策的积极推动,也有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和拉动,多方催化,商业化有望提速,市场空间巨大。
宗合/文
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上,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如期亮相。
Optimus是特斯拉在2021年8月发布的一款智能机器人,搭载了特斯拉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据特斯拉介绍,二代Optimus在直立行走的基础上,行走速度提升了30%;其手指还“进化”到除了感知和触觉,可以在轻握鸡蛋和搬运重物时做到“游刃有余”。
马斯克不久前曾表示,计划从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Optimus机器人,以供特斯拉工厂使用。而据特斯拉此前表示,二代Optimus机器人将首先应用于其制造工厂,一旦其实用性得到验证,公司将开始销售该机器人。
不仅特斯拉在积极介入人形机器人行业并将Optimus商业化,国内外诸多企业也抓紧布局。而机构多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值得持续关注,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相关的概念股也将有良好表现。
政策持续推动
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2023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最近的2024年6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明确提出,要拓展智能机器人在清洁、娱乐休闲、养老助残护理、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功能,并探索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这既表明国家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重视,也指明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此期间,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安徽等地纷纷发布地方性支持政策,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力正在逐步落地。
公司加快参与
人形机器人产业能得到高度关注并持续提速,也在于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和拉动。
如前所述,不仅特斯拉Optimus起到先行领头效应,英伟达、OpenAI等AI巨头也纷纷入场,人形机器人有望受益于AI技术发展,产业化提速在即。
有消息显示,全球最大的物流服务商之一GXO Logistics, Inc 近期不仅与 Agility Robotics 签署了多年期部署协议,还宣布与 Apptronik 开展研发合作。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物流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有望彻底改变仓储运营的面貌。GXO 的战略布局不仅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更预示着物流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国内厂商也在此赛道上有积极进展,在人形机器人本体结构、运动控制算法、软件工程等方面持续迭代,并积极探索下游产业化应用场景。
比如国内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代表企业之一,三花智控,东吴证券认为公司聚焦机电执行器,全面配合客户进行产品研发、试制、迭代,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确定性强。国金证券表示,公司机器人第二增长曲线极具爆发性,预计特斯拉人形机器人2024年下半年将释放定点,公司作为旋转执行器和线性执行器技术领先公司,有望获得订单并于人形机器人放量过程中逐步打开增长空间。
近期还有上市公司接连公告开展人形机器人相关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比如日发精机在投资者关系活动对调研机构表示,新产品数控螺纹磨床用于加工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等行业的丝杆与螺母,高效且精度符合客户要求,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禾川科技则对调研机构们明确表示,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业务正在稳步推进中。目前,公司已经与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专注于线性组件、关节组件以及差异化灵巧手的研发。在灵巧手方面,已经成功开发出具有差异化特点的样品,并得到了部分客户的认可与采用。此外,公司也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贝斯特称,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全资子公司宇华精机成功研发了人形机器人线性执行器核心部件行星滚柱丝杠,2023年已顺利出样,并紧跟客户要求,不断完善、更新、提升工艺及技术水平,取得了一定进展。
亿嘉和则表示,公司深耕机器人领域多年,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储备了多项核心技术,具备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应用场景的变化适时布局该领域的条件和可能性。目前,公司已开发轮式、挂轨、轮足等形态的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软硬件及落地场景相关领域也已开始布局,并正在积极探索。
而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宇树科技推出原地后空翻功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H1也引人关注,目前这是全球首款拥有原地后空翻能力的全尺寸电驱人形机器人。
上海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目前正处于“0-1”向“1”不断加速靠近阶段,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或将经历从B样到C样的产品定点和供应链确立,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
浙商证券则表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有望迎来内部政策+外部巨头共同催化,进入国内外整机厂商双轮驱动阶段。
空间足够巨大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预测,2023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8亿美元,而到 2028 年预计将达到138亿美元,CAGR 达50.2%。
据 2024年 4 月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约27.6 亿元,2026 年达到104.71 亿元,2029 年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比例位居世界第一,到 2035 年有望达到 3000 亿元规模。
浙商证券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03万台,市场空间约3185亿元。从硬件架构的市场空间来看,就单机价值量占比来讲,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较高,在10%以上。力/力矩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原有全球市场空间分别为589亿元和110亿元,其他核心零部件原有市场空间大多在50亿元及以下,预计人形机器人市场放量将带来较大弹性。从竞争格局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软件系统是当前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
甬兴证券则表示,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厂商降本需求下,具有供应链优势的中国零部件厂商有望受益。上海证券建议关注技术壁垒高、价值量高、国产化率低的环节。
本文刊于07月05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