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赠花卿》是杜甫借赞美乐曲之名,实则讽刺武将花敬定僭用天子规格音乐的诗作。诗中虚实结合,动静交融,展现乐曲之美,同时暗讽其僭越行为,反映晚唐秩序失衡。现代多以颂扬乐美解读,暗讽之意淡化。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在悠久历史的积淀下历经沧桑而不衰,反而源远流长,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焕发带有时代特征的生命力,更显历久弥新之态。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古时流传至今读来仍朗朗上口的一些诗词便足显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比如,身处现代的我们在赞扬听到的美妙乐曲时,通常会引用古句“如听仙乐耳暂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等来形容。

前句出自唐朝白居易的《琵琶行》,后两句同样也出自一唐代诗人之手,为与诗仙李白合称“李杜”的诗圣杜甫所作。

但这首看似赞乐曲美的四句诗《赠花卿》却是表褒实讽,流传至今赞美之褒义被保留并放大,讽刺之贬义则随时间流逝逐渐淡化……

虚实结合,动静交融,极赞乐之美

《赠花卿》全诗统共简短四句,表意也是直白明确,从诗文结构和语句文风上都尽显言简意赅之态,在表现手法上也是虚实明了,衔接得自然契合。

在前两句“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当中,开篇首句杜甫便以朴素的纪实文笔,记述了偌大锦城整日里满是动听乐曲的事实状况,第二句则在此现实基础上,对锦城中响奏的华美乐曲加以形象化的生动详叙。

杜甫在此赋予了飘扬灵动的乐曲以生命活力,写它们飘在锦城上空、荡在江波中上下浮动、升入云间时隐时现的动态之美,一派轻柔祥和的惬意之景,置身如此境界中不由得令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而到了后两句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更是以虚写的方式,用无人见识过且本不存在的虚幻天宫仙乐相夸,通过遐想与疑问的形式将乐曲之美抬高至一个更高深的水准。

此间意为:这样只堪天上神仙赏听的动听乐曲,在遥远天宫之下的人世间,一个人穷尽一生的时光又能听得了几次呢?

初闻此句不禁为大诗人巧妙的写作技巧所折服,写乐曲之美,平铺直叙堆砌华丽辞藻来表赞美之意的描叙手法略显苍白。

而杜甫采用前后两句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辅以动静相接的描写手法,则完全地将曲美乐妙的生动形态盛赞到了极度。

一语双关,明褒实讽

在解读鉴赏一首诗的时候,看懂其字面意思和写作手法是最基本的浅读,要想领略诗中真正的深刻内涵,则要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

杜甫写《赠花卿》一诗,也绝不仅仅只有字面表现的赞扬乐器美妙之浅层含义。

首先在诗名《赠花卿》上,杜甫便表明了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即写诗赠送给一位姓花的人,而这位“花卿”究竟是何许人也,与大诗人杜甫又是什么关系,能让诗圣专门为其作诗一首相赠?

根据史料记载,“花卿”是为唐朝肃宗时期的一名武将,他本名花敬定,职位是唐朝在四川设立的节度使崔光远的部将。

理清人物关系后,再看诗文创作时间和背景,杜甫写下《赠花卿》的时间是上元二年,此时正值杜甫对朝堂一派浊气心灰意冷辞官漂泊之际,数年来他一直辗转川蜀地区,也困境中也迎来了人生中的创作高潮。

同年,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称王,而被崔光远派去平叛的部将正是花敬定,花敬定奉命平叛,斩杀段子璋,立下军功。

但此人不仅目无法纪,纵容手下士兵大肆烧杀抢掠,甚至还为将百姓所佩戴的金钏占为己有不惜砍断妇人手腕,手段极其残忍,所到之处一片民怨载道。

而且花敬定还满足于一时的功绩而骄恣自傲,他目无朝廷,不顾上下尊卑,私自僭用天子规格的音乐,这也正是杜甫在《赠花卿》中提到的美妙乐曲。

同在蜀地的杜甫自然对此有所耳闻,二人可能也通过某种场合被介绍认识。

从身份与年龄上来看,已至天命之年的杜甫先前是从朝廷命官的高位上请辞,而年少气盛的花敬定只是一个地方节度使手下小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二人都有着巨大差距。

于杜甫而言,花敬定不仅是小辈更是下属,所以,《赠花卿》这一诗名中的“花卿”,也正对应了当时居高位的长者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的一种客气称呼。

一向忧国忧民的杜甫,更深感自己对花敬定的所作所为有规劝之责,于是便发挥自己文笔所长,将讽刺与劝诫之意注入赠诗之中。

“此曲只因天上有”一句一语双关,“天上”一词看似表面以虚写的手法指代与凡人世间相对的仙人天宫,实际上也借此虚无缥缈的“天宫”指代与百姓民间相对的天子皇宫。

暗示此曲“只应”天子享用,为人臣下者如何能有此僭越之举呢?

当今文明时代倡导艺术无国界,更无贵贱之分的开放包容思想,大诗人杜甫的观点放在平等的新时代显得无疑并行相悖,但置于古时奉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则不难理解了。

封建时代皇帝地位至尊,皇权至高无上,社会各阶层等级森严,为了彰显阶级地位之分,封建时代有着严明的礼乐制度。

这包括不同阶层的穿着佩戴、出行规格、餐饮娱乐等方方面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礼乐规制还被直接写入历朝历代法条之中,统治阶级还制定详尽的惩罚办法,凡有僭越者则会被视作大逆不道之辈,将遭受帝王之怒、朝廷法条和社会道德谴责等多种惩罚。

所以基于这样的时代大背景,忠君爱国的杜甫便对臣子赏听皇帝规格乐曲的僭越之举进行了暗讽,诗中暗指只应天子闻的乐曲被臣下闻,不应得闻的人整日几回闻。

同时此处也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晚唐时期君与臣、中央与地方秩序失衡的整体趋势,种种矛盾之中纲常紊乱,杜甫寄希望能以此点醒诸如花敬定之流耽于享乐的醉生梦死的人。

只可惜一介勇莽武将花敬定不一定能领会期间深意,甚至他还未来得及细细揣摩诗意,就于平叛后不久不慎死于追剿叛军残部的途中。

古往今来,人与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杜甫的《赠花卿》初读只觉短短四句诗在虚实、动静收放自如,文辞生动轻快地将乐曲之美展现在世人眼前。

若不联系具体史实背景,便会误以为诗中赞乐美之意是全部主旨,而不知晓其实它更偏向一种委婉暗讽与谆谆劝诫。

只是新时代平等思想赋予下,此诗在现代生活场景运用中多以颂扬乐美的褒义为世人所熟知,其暗含讽诫之意则更多停留在往昔,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时代的映射呢?

来源:中国知网《《赠花卿》主旨考辨》缪士明

举报/反馈

西风文史天地

119万获赞 20.4万粉丝
世界史在读博士,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