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上万名精神疾病患者恢复正常,这可能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自豪。
我叫杜万君,今年65岁,是北京安定医院成瘾医学科的主任医师,从医近40年,对于精神类疾病的康复,我愿意跟大家分享其中的宝贵经验。
(一)师从首都国医王彦恒
1983年,我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昌平沙河医院,担任了6年的住院医师。1989年,我被调入了北京安定医院,在这里我遇到了我的恩师——国家名老中医、首都国医王彦恒教授。
对于王老,他在中医领域拥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被称为“国医大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类疾病方面,王老更是开拓者。他当时带领我们这些年轻医生,共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团队,开创了该领域的先河。
王老的《中西医结合论治抑郁障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实用中医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可以说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加入王老团队之后,我的学术研究突飞猛进,在1996年发表的中医治疗癫病的研究—附122例临床报告。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我也有幸参与了王老团队《实用中医精神病学》(2000)、《药物成瘾》(2003)等五部专业著作的编写。作为王老的学术继承人,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二)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
对于精神类疾病,可以说是非常难治的,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心理因素等等。
目前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西药很多,在临床上的效果也很好,但它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明显的副作用。这会让患者增添另外的痛苦,比如出现口干口渴、体重暴增、便秘、嗜睡、闭经等症状。同时,西药只能短期的控制住患者的病情,一旦停药,病情可能还会反复,“治标不治本”。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将中西医结合起来,精神疾病患者将会更好更快的康复,很多人会摆脱精神疾病带来的痛苦。
“中医辨症,西医辨病”,两者不是对立的状态,而是相辅相成的,各自利用自身的优势,才能将疗效最大化。
我在几十年的诊疗中发现,西药可以快速的控制住患者的情绪,让患者能暂时摆脱痛苦。而中医诊疗对于精神疾病的诱因分析的十分透彻,比如说一个人的身体有了问题,那这个人的心理大概率也要出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出了问题,身体也要出问题,中医要做的是“身心同治”,它完全可以做到。
先治标,再治本,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巨大魅力所在。之前我看诊的一个7岁小女孩,她的症状是语言少、冷漠、自笑、大喊有人拿棒子追她,大概有五个月的时间。之前在北京某医院看过,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服用一段时间之后,小女孩虽然自笑减少了,但出现了经常呕吐、反应慢、吃饭吃不下去、大便稀等药物不良反应。女孩妈妈在平台上看到我科普中医缓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内容,带着女孩来找我。
经过详细的问诊,由于女孩初次发病,且病程比较短,给予“幻觉状态”诊断。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我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利培酮减量服用,联合由太子参、茯苓、陈皮等比较温和的中药疏肝健脾。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一方面控制女孩的幻觉的产生,另一方面,改善出现的食欲下降、呕吐等不良反应。
服用1个月后,女孩妈妈反馈孩子食欲已经恢复正常,呕吐现象偶尔出现,症状正在逐步减轻。通过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女孩在两个多月后症状都消失了,开始正常入学一年级了。开学前一天,还给我打了个视频电话,看着小女孩摆脱疾病后阳光开朗的模样,我倍感欣慰!
在我近4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将很多病人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有的孩子康复了之后,考上了大学,还有的年轻人病好了之后,结婚生子,拥有了幸福的家庭。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我总结了三个非常重要的点,首先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这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还要选对医院,选对医生,最好是在精神专科医院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并且要有足量、足疗程和全方位、个性化用药指导,因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等都各不相同,一定要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然后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定期来复诊,做好合理用药的科学规划。
我想告诉大家,身患精神疾病并不可怕,但切记一定要找到正确的诊疗方法,这样才不能贻误病情,经过几十年反复印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将为广大精神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