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提升网络文学影视开发效率、释放IP价值,7月14日下午,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举行阅文分享沙龙。沙龙以“双向赋能 融合共生”为主题,聚集网络文学和影视领域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作家代表、网文企业代表、影视编剧、影视制作方及播出平台嘉宾,共同探讨网络文学影视转化的路径、趋势和建议,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日前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产业市场规模达383亿元,通过全版权运营,带动了IP产业链的全方位发展。其中,影视作为IP价值放大器,在网络文学IP改编领域表现尤为亮眼。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表示,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影视成为人们日常文化消遣的主要形式,要加强供给侧改革,以优质文学IP为影视深度赋能。同时,文学创作到影视制作的产业链条需进一步畅通,实现文学与影视的双向奔赴、相互赋能,高质量发展。通过影视改编传播和扩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学走向世界。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认为,网络文学已成为新时代的文化新质生产力。他建议,网文行业需塑造更大的文影融合生态圈,推出若干计划,加强网络文学IP与青年导演、与影视机构的合作,深化网络文学IP影视化的研究、评价和人才培训,以促进文影产业的共同繁荣。
当下,网文及影视作品正在融入更多民族特色,讲述中华儿女的故事。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总编辑王铁志表示,在融入民族题材时,要表达共性,又要反映特性,尊重与包容差异化。同时,要注意表现文化的创造式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引导各民族共同创造现代文明。
近年来,现实题材和科幻题材网络文学快速发展,成为IP改编的热门品类。以现实题材为例,阅文集团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连续举办九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带动全平台超30万作家投身现实题材创作。大赛获奖作品累计111部,超七成进入IP开发阶段。正是随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崛起,越来越多刑侦类优质作品正进行影视化改编。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张策认为,改编要因人而异、因剧而异,且根据具体情况动态变化,不应被固定标准所限制;同时,找准情感的支点与落脚点,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还要在法规方面专业严谨,避免出现硬伤。
过去5年间,创作过科幻小说的阅文作家数量增长189%,达到51.5万人次。《我们生活在南京》《深海余烬》等多部阅文作品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入围作品的IP改编率近5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电影与科技专委会主任孙丽艳认为,科幻创作要关注娱乐性与科学性的平衡、观众期望与科学性的满足、制作成本与技术水平的限制等问题。
沙龙下半场,网文IP改编产业链的各方从业者进行了对话漫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李弘最后总结道,2024年是网络文艺的元年。聚焦到IP业态,网文改编数量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改编质量和精品化程度更是显著提升。网络文学产业的精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前景光明,也任重道远。他呼吁,在提升作品深度、构建文化矩阵、推动产业创新等方面,要搭建更多分享交流平台,形成行业共识与规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