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队伍越发庞大,注定了网约车市场是僧多粥少。而随着无人驾驶的加入,市场这个蛋糕怎么切,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最近一段时间,网约车司机的日子可谓不好过。“网约车拒开空调”的热度才过去没几天,“萝卜快车”“无人驾驶出租车”等话题,又引发广泛关注。
如果说空调还只是关系着司机的收益,那“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说关系着网约车和出租车行当的“生死存亡”了。
先来谈谈备受争议的空调问题吧。
在三伏天,司机宁可自己冒着中暑的风险,又明知乘客会不满意服务,也不开空调,这是何故?
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就是司机为了节省开支。
经常打车的人,或许不难听到司机抱怨“活不好干”。网约车司机每天工作16小时、每公里到手1块钱、200个司机抢10个乘客等内容,也时常见诸报端。
在这种情况下,每月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的空调支出,确实不是小数。当运价水平不断逼近运营成本,司机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时,网约车原本该给予乘客的服务自然无法保证。
那是不是意味着,“开空调”可以成为一项增值服务?
这看似是出了一个好招,可一旦真正落地,司乘双方难免都会动“蹭对方空调”的念头,无疑会引发新一轮的争吵。如何在保障司机权益的同时,让乘客感受到服务的增值,是解决这一冲突的关键点。
司乘吵得“热火朝天”,平台不能“躲着凉快”。
开不开空调表面上是司乘间的利益之争,实际上却反映了网约车司机遭遇平台不公抽成的无奈。事实上,网约车平台不仅抽成比例日渐上涨,且在空调使用问题上往往缺乏足够的补贴或政策支持。尤其是一些特惠活动,根本目的就是吸引用户并盈利,平台既然收取了抽成费用,就应该承担缓解行业内矛盾的义务,而不能只由司机个人去承担所有成本。
开不开空调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网约车行业的确越来越“卷”了。
以广州为例,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报备网约车数量从9.74万辆增至12.12万辆,注册驾驶员从12.91万增至13.85万。与此同时,网约车的日均订单量和日均营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广州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已有三亚、东莞、温州、长沙、济南等多个城市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谨慎理性进入网约车行业,为市场增量按下“暂停键”。
司机队伍越发庞大,注定了网约车市场是僧多粥少。而随着无人驾驶的加入,市场这个蛋糕怎么切,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才是更令网约车平台头疼的。
近日,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公布智能网联网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全国共有20座城市入选其中。这就意味着,除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之外,又一些城市将上新全无人驾驶,无人驾驶载客服务的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不过,一边是市场对即将到来的无人驾驶时代充满了乐观,另一边却是乘客对安全的争议,更有近千万网约车、出租车司机对可能失业的担忧。
此前,一直有那么句话叫:大不了去跑网约车。潜台词是,网约车一直是很多人给自己预设的一条退路,虽不一定真去跑网约车,但起码有这么个念想,心里不至于太慌。
而现在,这条后路,已经越来越狭窄。一旦无人驾驶出租车普及开来,人们的出行方式被颠覆,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生存空间,也必然越来越小。
或许,比起眼前的“空调之争”,网约车司机和准网约车司机的未来更应该引起关注。酷暑时节,也可能只是网约车行业寒冬的开始。
而面对科技迭代,未雨绸缪,才能平稳过冬。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举报/反馈

大众日报

1310万获赞 43万粉丝
“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新闻客户端),是大众报业集团全力打造的新媒体旗舰平台,是全媒体时代的“大众日报”,大平台和大众日报一体化运行。
大众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