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
学生们拿到了被家长封印已久的手机
打游戏、刷视频、网购心仪的玩具
放松心情没问题
放松安全警惕不应该
要知道
暑期是学生被电信诈骗的高峰期
看 案 例↓↓↓
案例
小学生田田喜欢网络游戏,某天突然收到一条游戏好友申请,添加后对方称可以免费为田田领取一个稀有游戏皮肤。田田按照这位“好友”的要求填写了游戏账号、手机号等信息,操作完毕后田田没有收到稀有皮肤,却收到对方发来的一张“警方提示”,内容为:
“未成年人参与领取福袋是违法行为,你的信息已被警察锁定!因为你的操作失误,导致平台系统被冻结十万元保证金,如30分钟内不解除,父母将被判处有期徒刑3至5年。”
紧接着对方又表示: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手机上解除,二是去派出所当面解决。田田顿时惊慌失措,焦急询问怎么解除,于是对方就发来一个“客服”的QQ二维码,让田田添加。添加后,“客服”要求田田发10个200元的红包,不配合就要坐牢。
因为害怕,田田立即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这时,妈妈的手机突然收到了多条扣费信息,发觉不对,随即报了警。
案例
喜欢追星的学生小李在某社交平台收到一条私信:扫码进群,为偶像做数据涨流量。
小李进群后,群里突然出现了一位“张警官”,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群里所有人都得配合调查,否则将直接联系监护人缴纳罚款2万元。
小李立马给“张警官”发消息解释,对方让他加“律师”QQ,好好配合才能洗清嫌疑。小李加上“律师”的QQ,对方打来视频电话,要求小李拿妈妈手机,将支付宝所有余额转过去,并让小李买了一台8千多元的手机寄到对方指定的地点。
小李一一照做,事后妈妈发现手机被转出30余万元,询问后才知道孩子遇到了骗子。
案例
学生小王假期使用奶奶的手机刷视频,看到一则广告:“30元低价出售某款游戏账号,游戏时间不受限制”。
小王主动与对方发起私聊,通过对方发来的支付宝二维码扫码付款,马上就收到游戏账号密码。可当小王试着登录游戏时,却被提示密码错误,无法登录。对方解释说是因为账号较新,还需要完善信息并验证后才能才能正常登录,让小王添加QQ详细说明。
加上好友后,对方引诱小王下载了一款APP,让他打开手机共享屏幕和语音通话功能,全程指导操作。不久,对方告诉小王由于他不是使用自己的手机进行操作,导致验证失败了,游戏账户被系统冻结,需要他再转账300元进行解冻,小王立刻用奶奶的支付宝再次扫码支付了300元。
随后,以解冻账号为由,骗子引诱小王便用奶奶的支付宝多次扫码转账,奶奶的支付宝账户没钱了,小王又用其他家人的支付宝转账,前后共计扫码转账了9000余元。几天后,小王的妈妈查询支付宝余额时才发觉少了几千元,询问后小王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妈妈,妈妈知道这是诈骗,让小王联系对方,此时小王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
警方提示
以上三个案例均是针对学生的电信诈骗,诈骗分子非常狡猾,利用青少年群体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骗局。
暑假到了,孩子独自使用手机时间较长,家长要加强教育,适当监督:
告诉孩子
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不添加来历不明的陌生人为“好友”
当遇到威胁、恐吓时不要自己解决
要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者公安机关求助
家长要留意孩子的异常举动
例如躲在房间、角落等处
孩子长时间偷偷操作手机
建议家长对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
设置安全措施
关闭“免密支付”
保管好支付密码
避免孩子受到哄骗、胁迫后被诈骗分子利用
素材来源:丰台反诈中心
来源:丰台警事
举报/反馈

光明网

1.8亿获赞 601.9万粉丝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
光明网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