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本日记簿,堆叠起来有60厘米高。

生活照展示的丁绎杰成长记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也是最美妙的时光。”都说父爱如山,这种爱用什么方式表达更有意义也更深远厚重呢?在绍兴有这样一位父亲,18年来,他用坚持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孩子从出生到高考结束的成长过程。6650个日夜,他未曾间断一天,厚厚的日记本积攒了34本,堆叠起来有60厘米高,约120万字,这些记录点滴生活的文字中浸润着“浓浓的父爱”。

6650个有爱的日子

在日记里留下印记

日记的作者丁建国是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的一位老师,写日记始于儿子丁绎杰出生。“2006年4月11日,孩子出生了。新生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随之而来的还有泡奶粉、换尿片、洗澡……以及更为复杂、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教育。”日记的开篇丁建国这样写道,“孩子出生的第一天,我脑子里闪过像其他父母一样写成长日记的念头,于是就动笔写下了关于儿子的第一篇日记。”

写日记不难,但坚持真的很难。起先,丁建国因新鲜感和“伟大意义”坚持了近3个月。“初为人父、琐事种种,曾一度想放弃,但有个强烈的想法让我打消了这一念头,并坚持到现在。那就是,与其未来留给儿子多少物质财富,还不如留给他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丁建国说。

从此,一天一页日记成了丁建国生活的一部分。碰到出差的日子,便由同为教师的爱人胡燕红代为记录。“有太多关于孩子的第一次让我们印象深刻,成长路上踩下的每一个脚印,清晰而又深刻地留在了我们共同的记忆里。”胡燕红说。

翻开第一本日记,从儿子出生到满月,再到第一次回老家、第一次叫爸爸……“这些文字不仅记录着孩子的成长,也记录着我们作为父母的成长。”丁建国说。

“2009年8月12日,我决定今天带儿子去坐一次火车,我们驱车来到绍兴火车站,在排队近一个小时之后终于踏上开往宁波的火车,儿子的新奇从他的双眼能看出来,从他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可以看出来‘火车为什么有这么长啊?’‘火车为什么会开啊?’”

“2011年5月13日,前些天儿子一直说要玩玩显微镜,今天正好借此机会给儿子看看。在学校里儿子看了已经制作完成的‘血液标本’,在看到一个个红色的圆圆的细胞时,儿子惊呆了,原来微观世界这么奇妙。晚饭过后,又取来豌豆果实的表皮、青草叶子的表皮、石榴花瓣、洋葱表皮,让儿子逐个观察。当儿子看到显微镜下一只被放大的蚂蚁,看到蚂蚁腿上的毛,看到两把镰刀似的‘嘴巴’时,相信儿子又学到不少。”……每次翻阅日记本,丁建国仿佛回到了从前,过去的点滴在脑海中如画面般清晰呈现。

生活中的小事

成了教育的素材

这些年,对于孩子的成长,作为父亲的丁建国,每个阶段都不曾缺席,分享孩子的快乐与失败,做孩子最坚定的盟友。

“育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状况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做出的任何举动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出现的任何结果也是未曾有过的答案。”丁建国说。

“2010年8月29日,妻子跟儿子在下国际象棋,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就泪流满面,原因很简单,儿子执棋方的皇后被‘吃掉’了,于是儿子再没有心思继续下棋了,长达30分钟的下棋过程,儿子如坐针毡,很不自然,当然心里更是不开心。”丁建国说起日记当天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才4周岁多的儿子因为失去一个重要棋子而哭鼻子,让丁建国找到了帮助孩子提升抗挫能力和重燃斗志的机会。

于是,父子俩走进房间进行了探讨。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皇后没了,我就没能力战胜妈妈了。”而丁建国却告诉儿子:“下棋好比打仗,皇后是军队里最勇敢的战士,但军队还有‘车、象、马、兵’其他勇敢的战士,它们照样可以在你的指挥下勇敢杀敌、战胜对手;但前提是你要能合理地指挥它们,如果你自暴自弃,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会因为心情糟糕而错失良机。当然你应该去承担自己因为疏忽而带来的后果。”儿子听完情绪不再那么低落了。

在写成长日记的过程中,丁建国对现今教育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面对当下“教育内卷”的现状,他也有很多困惑、焦虑和情绪,但通过记日记,他不断自我反省,学习更优理念,尝试更好做法。他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去坚持帮助孩子发挥潜能,可以让教育实现最美好的初衷。

良好的家庭氛围

是孩子成长的良田

“育儿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要小心并好好地建造,孩子的未来就是工程的验收指标。”交谈中,丁建国深感家庭教育的责任之大,谈及刚刚高考完的儿子,他最欣慰的就是儿子养成阳光开朗、自信积极的性格。儿子努力学习、认真生活,健康快乐地度过了高中生涯,也把高中最好的一次考试成绩留给了高考,等待他的将是宽广的未来。

“从老婆怀孕之日起,我们很少为生活的琐事拌嘴。自儿子出生之日起,我们更是约定决不能在儿子面前红脸。我们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全家人都坚守着当初那份承诺。我们给予儿子的是一个宽松、积极、微笑的环境,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微笑,学会了积极面对。”采访中,丁建国坦言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而良好的家庭氛围更是滋养种子的重要土壤。

为了让儿子体验利他助人的快乐,前些年,夫妻俩带着儿子参加绍兴晚报组织的义卖活动;利用暑假,全家去四川泸沽湖畔的达祖小学支教;疫情居家上课期间,父子俩参与学校的“异想天开”创新活动,共同设计体温检测移动房,让孩子对如何做好人员密集场所人群体温检测,并确保人员不聚集,有了劳动实践的新体会。

如今,丁建国已经把全部日记中的第一部分2190篇,55万字手稿,选摘编写成手册,名为《0到6岁,我这样教育孩子》。“写成长日记是想让儿子明白做事要有始有终,要懂得坚持。”丁建国还有个愿望,“把我写下的关于儿子的成长记录给天下所有的父母看,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共同体会为人父母的乐趣。”未来,他还可能把儿子小学到高中阶段以及大学后的人生分别整理成册,分享给他人。

后记

2024年6月10日是儿子高考最后一天,丁建国的日记也进入了尾页。这位父亲在最后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儿子,当你读到这段文字时,你已经从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18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今天,我将收起这支笔,因为我知道你已准备好展翅高飞,我为你感到无比的骄傲,当然也有些不舍。

愿你的未来充满阳光和希望,愿你的人生之路,像你的成长日记一样精彩而丰富。再见了,我的宝贝!欢迎你,我的朋友!愿你的每一步坚定而从容!

记者手记

听说一位父亲坚持记育儿日记长达18年,最初的感受莫过于“执着”两字。感叹他的坚持,这种坚持不仅仅是多年来的坚持写作,更重要的是他对孩子方方面面的平常但却不平凡的教育;感慨日记中介绍的育儿经验或育儿问题,都是大多数父母普遍遭遇或现在正遇上的,这位父亲却始终能坚持着去思考,努力用最合适的方法解决。

最难能可贵的是,日记中没有任何高深的理论,全部都是平实直白的叙述,没有引用任何专家学者的言论,却无处不折射教育的根本理念。正如日记作者所说,“养孩子是第一次试错的过程,但写日记给了我第二次反思的机会。”在采访中,我听到、看到的,处处都是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去理解,感受到的是夫妻二人的善良平和、友爱温暖,以及希望给予孩子在最宽松、积极、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的共同理念。

来源:越牛新闻(新莓汇)

举报/反馈

浙江融媒体

25.1万获赞 1.6万粉丝
城市每日新鲜资讯精选。
浙江融媒体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