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8日央行公告,从即日起,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时间为工作日16:00~16:20,期限为隔夜,采取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BP和加点50BP。
时隔近十年,正回购再次映入公众眼帘。2014年11月之前,央行经常用正回购来调节外汇占款带来的资金宽松度,平衡货币市场的资金池子,如今临时重启正回购,不再是过去那种熟悉的套路,而是肩负着新的使命。
这个使命就是助推央行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与国际接轨,探索一个确定性、可预期性和一致性的与市场对话和对等博弈的机制,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正在探索和构筑的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会是这样的一种运作机制:资金宽松时,央行就会启动正回购,让隔夜利率保持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0个BP上方;资金紧俏时,央行就会启动逆回购,让隔夜利率保持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50个BP下方。
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转型改革筹划良久,而且在行动上也是雷厉风行、言出必行。上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就指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政策基准利率的可行性,最近央行明确在市场必要时进行借券,上周传出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签订“借券”协议,再早前央行明确其将参与二级市场国债买卖交易等,为人民币注入政府信用,让国债收益率曲线成为货币市场定价基准。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就是让人民币的信用货币特征名副其实,将财政货币政策相衔接,搭建起一个政府与市场都能听得懂、可量化、可预期的对话沟通渠道和机制,让货币政策真正与市场水乳交融。显然,在货币政策改革方面,央行这一路走来,虽充满曲折,但如今雏形已成,将接受市场等各方的检验。
目前考验似乎已在多个层面启动。从市场层面看,央行发布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公告后,债市就有显著反应,债券收益率曲线出现显著陡峭化走势;从政策预期层面,这将意味着在数量型货币政策下人们盯着的降准、降息、MLF放量等数量约束条件,今后7天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将成为市场紧盯的主要价格约束指标。
关键的变化是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与市场的接触正在发生颠覆性改变。如果说过去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带有典型的柜台式指导,即数量型货币政策下,大行维护市场利率对7天OMO利率的变动,主要基于大行的融出价格和融出规模等,且这些一般存在隐性的窗口指导等;那么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则依靠的是一套显性的定价传导机制,即临时正回购和临时逆回购,如同资本市场的撮合交易机制,带有典型的市场约束特征。
这要求央行必须从管制、管控的思路中走出来,与市场进行平等的对话,用协商和敬畏市场的信念定义其行为准则,因为市场是一个开放体系,撮合交易机制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建立在追求与市场合作博弈的最大公约数上,这是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趋势互动的竞合机制,而非是一种上传下达的指令交易。
新机制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基于央行与市场的一种共识机制,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传导更丝滑、成本更低,显著区别于管控性货币政策传导下容易在市场出现的猫鼠游戏。而货币政策在真实世界的传导更顺畅和低成本,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的效果更真实有效,不会出现有可能危害系统稳定性的扭曲定价风险。
央行正在塑形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质是一种放权和放活,这要求央行在市场的权威,来自于在其权限设限上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而非通过不断扩权,增加其对市场的干预和管控。
因为,市场是一个合作博弈共识体,对市场主体来说,央行清晰的行权边界,是其在市场与市场主体对等博弈的必要前提,过大和过于模糊的自由裁量权将很难找到交易对手,用诺奖得主托马斯·谢林的观点,就是在合作博弈中占优者拥有的自由只能是让步的自由,换言之放权是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有效运转的核心之一。
这揭示出包括金融监管部门在内的所有行政执法部门,是相关专业领域的公共服务者和经济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行政权力主要在于治,积极学会与市场进行平等对话;同时,激励司法部门承担起裁判各方利益冲突的作用。唯有如此,监管部门才能很好地与市场沟通,收获市场共识。
天人原吻合,敬畏靡差殊。央行的临时正逆回购公告,开启的是如何用对等身份与市场平等对话的新范式,价格型货币政策是一种开放式传导机制,与市场对话才能洞悉市场脉动,才能克服认知上的自负,透析敬畏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