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04 年的广东珠海航展上,有一个展区里停着一架“UFO”,它的主体是红色的,边翼是黄色的!

很快这架奇形怪状的“不明飞行物”引来了一大群好奇的围观群众,他们都凑上前去打量着这个“不明飞行物”。

马上这飞来飞去的“UFO”就引来了更多人的围观,他们都问这是谁发明的?是不是真的“UFO”?

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挖掘一下这后面的事儿,看看一个为了实现儿时梦想而不断拼搏的人。

06 年 10 月初,央视记者忽然来到安徽萧县的一个农家大院,这个消息很快就在附近引起了轰动。

毕竟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平常都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现在竟然能看到真人,附近的居民都跑过来凑热闹,都想知道央视的记者怎么会来他们这里。

从大家那打听到,央视记者来这儿,是要采访一个人,准确说是个“民间发明家”,叫杜文达,自己也认识。

杜文达于 1966 年降世,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中国农民。那时家里穷,所以他小学一毕业就不再念书了。

杜文达辍学回家后,因年纪小,就按照父母的安排,去放牛割草,农忙时也会去地里干农活,这在当时那个年代的中国小孩身上是很常见的。

日子过得很快,杜文达也慢慢长大成人了。为了帮家里分担压力,也为了存钱娶媳妇,杜文达就和同乡一起去外地打工了。

为了讨生活,杜文达啥都干,送过货车,挖过煤矿,还在工厂当过机械工。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十多年,1995 年,杜文达到了三十岁(虚岁),老话说“三十而立”,杜文达也在他三十岁这一年干了件大事!

杜文达一直在矿场工作,所以他对矿上机械的运行和操作很熟悉。

另外,杜文达是个好动不好静的人,平时就爱自己捣鼓些小玩意儿,这个爱好后来也一直没改过。

就因为他爱动手,再加上平时工作经验丰富,杜文达没多久就针对矿场挖矿发明了一个叫“矿山筢片自动拧织机”的玩意儿。

这台机器是专门用来自动分辨矿产的,效率比人工还高,所以杜文达就把这个发明专利卖了,一次性赚了 18 万!

那可是 90 年代的 18 万啊,就算当时中国深化改革让大家的收入提高了不少,万元户也还是不多见的。

所以家乡人听说杜文达卖个专利就赚了十八万后,心里别提多羡慕了,杜文达自己也因此挖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拿到十八万专利费后,杜文达那原本就躁动的心彻底被点燃了,他想做一件事儿,一件他从小就想做的事儿——亲手造一架“UFO”!

“UFO”中文名叫不明飞行物,估计不少人尤其是男孩子,小时候都幻想过这事儿吧。

如果自己碰见了“UFO”,那会怎样呢?外星人又长什么样子呢?类似这样的问题,在我们小时候,那就是“十大未解之谜”呀。

后来我们长大了,当时激动的心情也慢慢没了,再也不会被触动,但那也代表着一段美好的儿时回忆,杜文达也有这样的回忆。

但是杜文达没有因为年龄大了就渐渐没了当时的激情,他把这股激情藏在了心底,等到时机一到,这股激情就会给他带来用不完的力量!

得知专利费有十八万落在裤兜,这杜文达心里那被捂了三十年的劲头儿立马又燃了起来,当年的念想又开始撺掇他往前奔。

说起他这个梦想的源头,杜文达在后来的采访里也提到过,大概在他 10 岁的时候,有次在学校无意间从同学那看到一本叫《科学》的杂志。

这本杂志上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特别是关于“UFO”的,描述特别多。当时还小的杜文达,看了之后心里就有了很多幻想。

打那天起,杜文达就总琢磨,这世上究竟有没有“UFO”呢?咋自己就从来没见过呢?

渐渐地,杜文达的小脑瓜里充满了问号。后来,年幼的杜文达心想,将来有机会,自己一定要亲手做一架“UFO”!

但是后来由于生活压力,杜文达慢慢将这个梦想藏在心里,直到他获得第一个发明专利。

自己动手造一架“UFO”这个想法又一次在杜文达的脑子里冒了出来,而且一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就这么着,杜文达拿着这 18 万的专利费,开始了造“UFO”的事业,他觉着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就算是农民,也一定能造出属于自己的“花样”!

七年后的 2002 年,已经研究制作飞碟七年的杜文达,又取得了一个他觉得很重要的研究成果——碟形飞行器。

这个理论主要是讲碟形飞行器咋能垂直升降、水平飞行的,杜文达还因为这个做了不少实验呢。

最后杜文达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和技术数据,证明了自己提出的这个理论是可行的,因此获得了专利权。

杜文达说,他制造的飞碟能靠内外叶片振动产生动力,让飞碟飞起来。

杜文达曾经想过,等以后成功造出飞碟了,得让它不仅能飞上天,还能在水里游。

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杜文达不惜一切代价。他先租了 20 多亩地,光租金一年就得一万多元!

可杜文达不惜代价也要把这二十多亩地租下来,当成自己的研究地。

之后,为了能随时研究飞碟,他把家搬到了研究基地。平时家人在基地最外面生活,他自己在基地吃住,偶尔才回家一趟。

但就算回了家,杜文达关心的也不是孩子的学习,家里的日子,而是琢磨着咋能弄到更多的钱,投到他的研究实验里去。

杜文达不知道家里为支持他的研究,已经山穷水尽。孩子上学的钱是借的,平时生活全靠妻子撑着。

不过,即便这样,杜文达也不曾后悔过,他表示,无论如何,都要让飞碟飞上天。

我做的飞碟,其实就是个能载人的交通工具,可以用来补充现代交通工具,我希望它能飞几十米高。

能在高楼上飞,速度一小时能到一百公里,我觉得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交通工具,多功能的。

如今城市的交通拥堵得很,自行车和汽车差不多把路都占满了,要是能研究成功让飞碟在城市上空飞,交通负担就能减轻不少。

他想快点实现梦想,也想快点筹到很多钱,就开始不停地在村里劝别人,盼着别人能出钱入股。

在杜文达的努力下,有四十多个人出钱参股。加上募集的五十多万,在获得当地政府的许可后,杜文达终于成立了一家名为“环宇飞碟科技”的研究所。

与此同时,杜文达的激情也感染了很多人,大家都觉得杜文达将来肯定能行。

有个姑娘叫小王,她就是其中一个。每天早上八点,这个戴眼镜扎马尾辫的小王都会准时到安徽萧县环宇飞碟科技研究所办公室“上班”。

小王中专学医刚毕业,没跟其他人一样去寻个顺心的工作,反倒跑到研究所当起了不要钱的“电脑操作员”。

她很骄傲自己能拥有现在的“工作”:“飞碟可是个很高科技的东西,就算我没工资,我也想参与进来。”

杜文达这人有本事,他的碟形飞行器国家专利局都认可了,我觉得他肯定能造出飞碟。

而且在杜文达身边,像小王这样的人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叫高峰的,他也是研究所的投资人之一。

他和杜文达是 2003 年 7 月认识的,那时候杜文达申请“碟形飞行器”专利已经第二年了,他俩在一个工地上碰面的。

那时候,杜文达在工地打工挣钱,认识了也在工地干活的高峰。就是在那会儿,杜文达不停地和高峰讲自己的想法,还说以后一定要亲手做一个飞碟!

杜文达的话渐渐感染了高峰,高峰决定跟他干,尽管刚认识不久,高峰还是拿出两万元投资到研究所。

“依我看,杜文达不仅学问好、见识广,还有魅力吸引人,不然大家也不可能都愿意跟着他干。”高峰摸了摸脑袋,想了想说。

据后来的媒体报道,当时杜文达的飞碟研究所共有 10 个投资者,一共投了 74 万元。其中杜文达自己投得最多,已经在飞碟上花了 40 多万元。

有个投资人听完杜文达说的话,回家后竟然把本来要给儿子治病的两万五千元,投到了研究所里!

投了不少钱,做了不少实验,飞碟的研究终于有了大突破,杜文达造出了第一个飞碟!

在离县城研究所办公室大概 5 公里的地方,杜文达在他租的 20 亩地上为飞碟的“极速实验”忙活着,那 20 亩地大家都叫“实验基地”。

杜文达在基地做实验,他坐在一个直径 5.15 米、高 2.37 米的东西上,上面有三个螺旋状的大叶片,中间有 16 个叶片,下面有发动机和三个轮子,远远看去像个大怪伞。

杜文达说,他的研究所是今年 5 月 11 日才成立的,但他的飞碟在去年 9 月就开始造了。一共花了 74 万,现在钱快花完了,他没钱了。

“那时候我们这儿有四十多个人,现在只剩下二十七个了,好多工人都走了,因为我发不出来工钱。”这是杜文达说的。

这会儿杜文达心里很明白,就算做出第一个飞碟,也还是会影响后面的计划,所以他打算带着自己的飞碟去外面“显摆显摆”。

2004年广东珠海举办航展,很多国际著名的大型航空公司都来了,他们在展厅最好的地方。

在展厅一个不到 10 平米的小角落,杜文达正在展示自己刚做好的飞碟,这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这些都能飞不?”面对大家的问题,杜文达马上拿起遥控器,现场给大家演示起来。

只见红色的飞碟一下子飞了起来,在展馆里上下翻飞,引得好多观众围观。杜文达很得意地说:“那个红色的飞碟,加 6 公升油就能飞 2 个小时,差不多近 10 公里呢!”

“参加航展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还有不是按照直升机和飞机原理制造的飞行器也能飞。”杜文达自豪地说。

自己的飞碟能用来空中拍照、雷达探测,甚至还能当低空飞行的交通工具,比如旅游观光或者日常出行。

杜文达还表示,目前研究所已经造出了两个能载人上天的飞碟,最大的直径超过 7 米,预计明年年底就能成功飞天。

尽管现在的飞碟最多只能在空中飞七八分钟,但以后大家就能看到类似电影《第五元素》中的真实场景,飞碟能穿梭于市内的高楼大厦之间。

杜文达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载人飞碟搞成一个多功能的载人工具,能稳稳地飞起来,再安全降落,还能随意改变方向和前进,关键时候,还能潜水。

这次航展杜文达搞得很成功,航展期间,一共有四家公司来找他谈合作。

这一切也再次激励着杜文达继续坚持,但情况真的会如他所愿那么好吗?

实际上,在一些专家和当地管理部门看来,这就是个不靠谱的幻想。萧县科技局的工作人员说,尽管杜文达因为造飞碟出了名,但他们对这事的态度还是跟以前一样,不支持也不反对。

专家们普遍不看好杜文达的飞碟蓝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系的一位权威教授说。

根据垂直动力原理,杜文达的飞碟也许能飞起来,但也就仅此而已。想让它左右平飞或拐弯盘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没啥实际用处。

专家的话让杜文达很受挫,而且他和其他投资者啥协议都没签。

这也就是说,投资者没有任何契约保障,这情况意味着环宇飞碟科技研究所可能存在经济纠纷,投资者的钱最后说不定就白扔了。

杜文达得找当地工商局成立科技公司,但萧县工商局觉得,他们没法给杜文达注册公司的许可。

直到 2010 年,“杜文达造飞碟”这件之前闹得满城风雨的事儿,好像一下子就消停了,网上也没了杜文达和他飞碟的消息,就跟这人从来没出现过似的。

所以这也让一些媒体很好奇,杜文达有没有一直坚持下去呢?于是他们就去萧县当地做了调查。

2014 年,沉寂四年的杜文达又一次出现在媒体视线中,但据当时相关媒体报道。

杜文达把研究所解散了,基地的工作人员也都各奔前程了,他自己则回到工地,开始挣钱养家。

这么看的话,杜文达的研究似乎彻底没戏了,他儿时的梦想最终也没实现,但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杜文达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举报/反馈

快乐疯宝

8503获赞 981粉丝
我会更新一些不一样的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