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火的口味是牙膏味。
第一个发明“薄荷巧克力”的人是谁,已不可考,但此人成功创造了一种味觉刺激兼社交谈资——有人觉得是天仙配,有人一尝就只想呼叫救援队。在热衷给人分类的韩国,“喜欢薄巧还是讨厌薄巧”甚至也成了某种精神分析的依据。
流量时代,争议就是商机。
今年夏天,薄巧之凉风吹遍甜品饮品界。绿箭和德芙联名推出薄巧冰淇淋,“酸奶爱马仕”Blueglass上架薄巧杯,一点点卖力宣传新出的薄荷奥利奥奶茶,韩国的芭斯罗缤(BR)薄巧牛奶也在中文社交平台成了网红。
这么一阵华丽的蓝绿旋风中,一个淳朴的老国牌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就是海河,天津卫产薄巧奶,一包220毫升,仅售三四块,在测评潮中,凭借超高性价比成为薄巧圈人气选手,液态媲美BR,冻成固态还能跟德芙冰淇淋试比高。
在这些薄巧选美贴底下,还有不少人把海河的另一个口味拉进战局:“比香菜牛油果味的好喝吗?”
薄荷巧克力,香菜牛油果,饶是见惯了新茶饮的我也不禁对这些口味心生敬意。
以前我听天津朋友提起过海河奶,在她嘴里,海河就是童年的味道,十分家常,十分朴实——怎么一上网发现原来这还是个大网红?
“海河宇宙”,老网红了。
不同花色包装排列成九宫格乃至十二宫格,是海河花色奶在社交平台上的证件照,无他,口味太多耳。
在乳制品行业内,各色调制乳被统称为“花色奶”,花味果味咖啡味都不稀奇,尤其随着新茶饮崛起,花色奶早已花出了新气象。
但海河花得有特色,特色就在于动作快还够大胆,牛奶要是会说话都得问一句:能不能有点边界感?
典型代表莫过于香菜牛油果和薄荷巧克力,一经推出就成了网友测评的焦点对象。
平价开局,一出场就赢了一半,但观点之交锋仍然甚为激烈:有人说“香菜党狂喜”,有人建议海河再配个呕吐袋,这简直就是“天津人自己的豆汁儿”;有人说“薄巧党终于站起来了”,有人说像刷牙没把沫儿冲干净。
越看越好奇,我火速到楼下便民超市斥资7元购入牛奶两袋,展开氢商业编辑部大型试喝会。
1号选手香菜牛油果,刚剪开小口往杯子里一倒,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一股幽微却又迅猛的香菜味像条泥鳅呲溜就就钻进我的鼻腔,杯中液体也淡淡泛着一点来者不善的绿光。
小酌一口,起初没感觉有什么香菜味,就是加了牛油果果味酱后稠了点的牛奶,我正要大放厥词“香菜奶也没啥嘛”,香菜味就从鼻腔返上来,搭配橘总“地铁老人看手机”般的表情,风味更浓。
“我是能吃香菜的人,但这真的味儿太冲了。”橘总说。
一旁的加号天真无邪,她砸吧砸吧嘴:“我觉得挺好喝的啊。”
一局战罢,2号选手薄荷巧克力登场,同样倒出来就能闻到薄荷和巧克力的味道,但看着那样亲切熟悉的巧克力色,我稍稍安心。
许是经历过香菜冲击波,薄巧于我平淡许多,感觉就是巧克力奶里添了点薄荷味,质地较之香菜奶更浓,还比较容易接受,虽然喝完想对巧克力奶说声:“你本来,就很美。”
但加号对我喜欢的稠感颇有微词:“难喝,黏喉咙。”
橘总继续辣评:“鞋油拌牙膏。”
1冉加入声讨大会:“根本风油精,香菜那个好喝点。”
也许她们可以试试往里面兑伏特加。
不管编辑部评价如何,总之推出猎奇口味的好处已经显现——评价越是两极分化,越让人想买来一探究竟,就算不好喝,看朋友五官皱缩连连摆手也挺好玩儿的。
6月底,我们到上海参加FBIF食品饮料创新论坛,还特地跟海河乳品公司的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邹旸聊了聊。
要做牛奶界第一个嚼香菜的牌子,海河的内心是忐忑的——虽然香菜牛奶一听就刺激,但也不能不管口味的死活。
于是内部头脑风暴之后,海河找来了牛油果和香菜组CP,前者浓郁,后者清爽,还俩都是绿的,主打一个调和搭配。
实验了好几轮,研发出来又找消费者试喝,但上不上市呢,海河的内心又忐忑了——真会有人买单吗,买了一次还会买第二次吗?
“到现在复购率还可以,好多人喝了之后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喝……是挺成功的一个案例。”邹旸总结。
“好喝又好玩儿”,是他给海河的定位。
不愧是哏都啊,我心想,喝个奶也得顾着好玩儿。
其实海河也不全靠“好玩”。1999年海河踏入花色奶赛道,那会儿只有可可味。就这一袋可可奶,给好几代天津孩子的童年味道定了调。
据说每个天津人的包里,都装着甜滋滋的海河可可奶,早上啃狗不理或煎饼果子,靠它往下顺,学生课间靠它解馋,打工人摸鱼靠它充电,冬天加热喝温暖身心,夏天冻成雪糕享冰爽人生,万一低血糖犯晕乎,还得靠它横扫虚弱做回自己。
天津朋友告诉我,早点摊老板给你摊完煎饼果子再问“要牛奶吗”,指的大概率是海河可可奶。
一直到2016年,花色奶才增加了草莓、巧克力、咖啡3种口味,中规中矩;这之后,上新频率逐渐变高,创新步子逐渐迈大,补齐了椰子、香芋这些老牌风味,赶上了樱花白桃、玫瑰荔枝这些时兴滋味,还把杨枝甘露、凤梨酥都做成了牛奶口味。
今年4月,海河终于走向了香菜牛油果、薄荷巧克力,肉眼可见玩得越来越大,长此以往真的推出煎饼果子牛奶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我愿称海河花色奶为天津人自己的“比比多味豆”。这种出现在《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小零食,一袋里既可能有蜜瓜或牛肉味儿,也可能有鼻屎或耳垢味儿,像极了摆出十几宫格的海河方阵,你也不知道这一口喝下去,到底是通体舒畅还是晴天霹雳。
海河奶如今成为测评博主的香饽饽,也不光是因为口味够猎奇,还因为一种“反差感”,六十多年老国企一朝猛推香菜奶,好比自家朝九晚五的体制内老舅原来私底下是个网文写手。
还没在猎奇这个赛道一骑绝尘之前,海河牛奶的主要形象是天津卫的标配早餐,主打朋友般的陪伴、长辈般的关怀。
1957年,天津奶品总店在老南市成立,这就是海河乳品的前身。
“南市”是旧天津城南一带,和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差不多,是世俗生活热辣滚烫的地界儿。当年奶品总店开张后,每天端着小铁锅去打奶的市民络绎不绝,打完奶顺道来上一套煎饼果子,早餐就齐活儿了。
1965年,海河奶粉厂投产,生产海河牌全脂甜奶粉和炼乳奶粉,物资匮乏的年代,奶粉需要凭出生证购买。
1982年,海河开始生产巴氏奶(pasteurised milk)。采用低温杀菌工艺,保留牛奶活性和营养,掀起订奶热潮。
所谓巴氏奶,就是由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鲜奶,这种奶经过72-85℃左右的高温杀菌,对牛奶营养物质破坏少,能充分保持牛奶的鲜度,一般需要储存在低于4℃的低温环境中,保质期只有7天左右。
后来,就是可可奶称霸天津早点摊的故事了,说起来这也算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20世纪末,花色奶(或叫风味奶)方兴未艾。
当时,牛奶市场以短保质期的低温奶为主,获取方式以按月订购、每天配送到家门口为主,铁皮箱里的玻璃瓶,是很多人对牛奶的初印象。
那会儿牛奶贼金贵,被视为孩子长高的不二法门,但从加工到密封到运输到卫生,各个环节的条件都还差点意思,很多家庭会选择煮沸后饮用,煮完就更显腥膻,不爱喝的小孩那可多了去了。
当很多家长通过在牛奶里加点白糖“曲线救国”时,有两种东西势头很猛,一种是以高乐高为代表的可可粉,一种是风味奶。
高乐高并不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冲饮品牌,前面还有阿华田、雀巢、美禄,但通过锁定少年儿童,营销“喝了能长高”,这个后来者强势崛起。在天津或许尤其强势些,高乐高母公司1989年入华成立的合资企业就在天津。
风味奶同样大打“营养牌”,毕竟占了个奶字,又能常温保存,能在更多渠道买到,不必每天踩着点收取,多囤点也不怕变质不怕沾细菌,关键是比纯奶好喝,很快就迎来了业绩高光时刻——仅娃哈哈AD钙奶,在1996年就突破10亿瓶产量。
海河可可奶,把可可粉和风味奶合二为一,既是那个味儿,又更便宜,还不用手动冲,在国外巨头垄断的可可奶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据说,“做一款天津人喝得起的可可奶”,是当时海河的想法。
二十多年过去,曾经只有可可味的海河花色奶,已经把“花色”二字发展到另一个高度,也成为海河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据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此前公布,2019年海河销售额是4.6亿元,2022年涨到8.4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完成营业收入6.8亿元。其中花色奶的贡献可不小,2022年,海河花色奶仅在外埠市场,就突破了2亿的销售额。
一个个能自己站着的袋装奶,筑成海河的一条“护城河”。
邹旸告诉我,海河已经铺货到全国31个省市,风味奶中可可、草莓、咖啡、椰子口味都卖得很好,是业绩扛把子。而香菜薄巧这样的奇特口味,是提高品牌声量、打造品牌形象的一种方式,“更好玩儿,也能体现天津的松弛感”。
去年天津被调侃为“中国的佛罗里达”,海河边跳水大爷的英姿红遍全网,天津卫独一份儿的松弛气质迷倒千万人。这对于地方乳企海河来说,无疑是种加成。
邹旸表示:“地域的差异化更有利于我们在全国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为了把天津这张牌打出风采,海河搞联名爱找天津味儿浓的,比如德云社,比如天津博物馆,比如天津老字号祥禾饽饽铺;海河搞直播也得去天津地标景点,支上打光灯,让天津“结结”(姐姐)站在海河边带货,推香菜牛油果的时候结结还得头顶香菜。
图源:小红书@我超超超超超爱吃香菜、@颖宝宝
比如旺仔牛奶就是一种调制乳,配料表显示使用了80%的复原乳(由水、全脂乳粉和炼乳调配而成),此外还添加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以及食用香精等。
“含乳饮料”又与“调制乳”不同,指“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及适量辅料经配制或发酵而成的饮料制品”,和奶的关系就更淡了。蒙牛真果粒、伊利优酸乳、营养快线都属于含乳饮料。
海河花色奶的配料表,在调制乳大家族里,算是“科技含量”低的,生牛乳含量不低于80%。
某种程度上,“80%”也是当前风味奶想保持竞争力就得守住的一道“红线”。
一边,是90后、00后从小喝到大的一众老牌风味奶逐渐沦为“时代的眼泪”,另一边,风味奶也不是完全丧失了机会。毕竟旺旺集团2023年营收增长,扭转2022年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窘迫局面,很大程度上还得归功于旺仔牛奶和O泡果奶两个经典款拉动。
近些年盒马、山姆、开市客等零售商战得如火如荼,各自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早已渗透日常生活的奶也成了必争之地。为了与已有的乳企品牌形成差异,做出自己的优势,商超便利店盯上了低温调制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