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传来消息,钓鱼网红账号周翠翠夫妇于7月4日离世。知情人透露,夫妇二人是在河边钓鱼时意外落水溺亡的。

每年夏天,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各地频发的溺亡悲剧。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溺水致死人数约5.9万人,可怕的是,溺水10秒钟就会丧失意识,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

7月6日,钓鱼网红账号“女钓手翠翠在宁波”更新动态称,他们是周翠翠的家人,周翠翠夫妇在7月4日已离世。

记者注意到,“女钓手翠翠在宁波”账号在事发当天上午10时38分还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显示,一女子正和一名男子去一处河边钓鱼。

一段现场救援视频显示,在一处河道,有救援人员正乘坐小船在水面上搜救,河边有一个帐篷和垂钓工具。视频发布者配文称:“夫妻二人,钓鱼时被淹死。”

7月7日上午,记者从河南柘城县一救援队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这对夫妻是钓鱼时意外落水,当天两人就已经先后被打捞上岸,但因溺水时间太长,均不幸遇难。

每小时有40人因此丧命

每年7月25日是世界防溺水日,旨在提醒全球人民增强预防溺水的安全意识,保护生命安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万人死于淹溺,这意味着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

根据人民网发布的《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我国每年溺水致死人数约5.9万人,其中未成年人占比95%以上,溺亡率高达89%。

淹溺是我国人群意外伤害致死第三位死因。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成为“头号杀手”。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反射性喉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处于危急状态。从水中救出后暂时性窒息尚有大动脉搏动者称为近乎淹溺,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骤停者称为溺死。

10分钟后100%脑死亡

人淹没于水中不能呼吸导致缺氧,进而被迫深呼吸,这时候大量的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止气体交换,引起全身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根据发生机制,淹溺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根据浸没介质,淹溺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

  • 干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冷等)引起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入,约占溺水者的10%。

  • 湿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病人数秒钟后神志丧失,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湿性溺水约占溺水者的90%。

  • 淡水淹溺可导致肺不张。大量淡水迅速进入血循环,致血液稀释及溶血,血钠、氯化物、钙浓度降低,死于心室颤动、心力衰竭、脑水肿。

  • 海水淹溺时,由于海水含3.5%氯化钠及大量的钙盐和镁盐,为高渗性液体,使大量液体从血管腔渗出到肺泡将体液吸出,产生严重低血容量及血液浓缩,血钠、氯化物和镁浓度增加,死于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

黄金救援时间只有30秒

时间就是生命。临床证明,第一目击者和专业急救人员迅速而有效地抢救可以改变预后。

有几个数字触目惊心:人溺水10秒钟意识丧失;30秒钟全身抽筋;60秒钟自主呼吸逐渐停。发生溺水后5分钟内进行及时有效救治,生还比例高达50%以上;6分钟后,死亡率直线上升;10分钟以上,脑死亡概率达到100%。

急救专家提醒,溺水发生后30秒是黄金救援时间,大多溺水者发不出声音呼救,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很重要。

一定要远离危险水域

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河湖水塘等天然水域,极易成为溺水重灾区,尤其是进入暑期,儿童溺亡事件更是高发。提醒大人、小孩,都要远离危险水域!

最后一定要记住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措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举报/反馈

智慧生活报

39.6万获赞 2万粉丝
《智慧生活报》官方账号(原《生活晨报》)
《智慧生活报》社官方账号,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