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昱辰 编辑/高莘)“特斯拉的研发进度领先国内智能驾驶1.5-2年”。7月4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首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卓智能首席执行官(CEO)谷俊丽在主题为“智能汽车,善治共享”的分论坛上表示,目前特斯拉不仅是全球智能驾驶的“第一标兵”,且在商业层面也是中国同行的追赶对象。
不过她也坚信,中国最终能引领自动驾驶向规模化、国际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大卓智能CEO谷俊丽
端到端——技术变革下的必赢之战
作为AI和自动驾驶的行业老兵,谷俊丽早年曾效力于AMD,负责大数据和深度学习软件的研究开发;2016年2月,她入职特斯拉,为后者建立了机器学习团队,并开发了Autopilot 2.0的产品;2017年10月,谷俊丽加入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出任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2023年2月,奇瑞汽车成立大卓智能科技,谷俊丽出任大卓智能CEO,成为践行奇瑞汽车智能化转型战略使命的大将。
在谷俊丽看来,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AI)落地的重要场景之一。来到2024年,端到端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智能驾驶的技术军备竞赛,商业闭环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而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在业内领跑,则是因为在智驾技术与商业模式上的良好结合。
她表示,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FSD)基于数据驱动的基本演进逻辑,AI及纯视觉则是马斯克坚持了十年的基本技术路径,也是其将物理学家对第一性原理理解到极致,并将商业利润结合到一起的绝佳视角。特斯拉通过数据积累带来算法能力的提升、算法架构的引进,带来了产品可用性和产品体验的跃迁,并进一步提升了里程数据,形成良性循环。
2024年2月,特斯拉推送了依托端到端架构的FSD V12版本。在FSD V12推出后,其智能驾驶里程数据发生了进阶式的增长,根据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到今年3月,高阶智驾里程数已突破12亿英里(约合19.3亿公里),用户完全无接管的形成次数占比从47%提升到72%。其平均的接管里程数从116英里(约合187公里)提高到333英里(约合536公里),从而涵盖了大部分的通勤时间。
谷俊丽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产品获得6-7分的突破就能称得上跃迁,从而形成用户粘性。而特斯拉高阶智驾产品的粘性用户已达到72%——换言之,这72%的智驾时间可转换为新的商业利润。
在她看来,特斯拉智能驾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与商业的结合。数据显示,2023年,特斯拉有80亿元的利润来自于自动驾驶软件Autopilot,而基于Autopilot结合保险等后续的大数据服务,其利润规模能达到500亿元。而这就是国内智驾尚在追赶特斯拉的主要原因。
谷俊丽认为,截至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可分为三个代次。10年前萌芽期的自动驾驶算法是算法流水线,采用感知、预测、规划的三个独立模块进行训练;第二代以特斯拉为基础,推出了鸟瞰图(BEV)技术,AI算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技术栈,以新势力为代表的技术栈又形成了感知和规控两个网络的技术栈形态;如今,智驾已经来到第三代的门前,即端到端技术,这是自动驾驶过往对于技术、数据积累的一次跃迁。
自动驾驶技术三代次
她感慨,从基于计算机视觉到端到端,仅仅用时8年,而端到端技术将是中国智驾赶超特斯拉的一个机遇,也是新一代技术变革下的必赢之战。在她看来,国内与特斯拉的研发进度差距大约在1.5到2年。
规模化——后来居上的基础
“特斯拉为什么能够做遥遥领先?是因为它有销量作为基础。”谷俊丽认为,要在商业模式上追赶特斯拉,必须形成产品的规模化。“当数据达到特斯拉级别的百万量级以上,通过对模型的强训练,智驾可学习视频流,就能直接告诉司机驾驶的方向,像当下流行的ChatGPT一样。”她比喻道。
而在商业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300万台产能是高阶智驾商业模式实现变革、达到盈亏平衡的拐点。而这样的规模只有头部车企能够做到。在中国市场,去年只有比亚迪一家年产销量突破300万辆,而达到高阶智驾水准的产品则更少。
谷俊丽则认为,以奇瑞汽车的体量可以做到这一点。2023年,奇瑞汽车总销量为182万辆汽车,其中搭载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9%。
此外,奇瑞汽车在全球市场已经布局超过20年,截至目前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全球用户体量达到1400万。今年上半年,奇瑞国内销量达到近57万辆,同比增长72%;海外出口汽车53万辆,同比增长29%。这个体量为奇瑞全球智驾的布局提供了数据基础。
谷俊丽承认,奇瑞在智能化层面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很快。受到整体市场的引导,奇瑞在2024年的新车型上,近半数以上的产品配备了高速领航辅助驾驶(NOA)、30%的车型配备了城市NOA;此外,今年高阶智驾已推送至海外市场,2025年会实现更高阶的功能。奇瑞也在积极部署端到端核心技术,预计在2026年在高端车型上量产。
奇瑞大卓智驾的规划
在规模上,从2023年成立到目前,奇瑞搭载大卓智驾的产品量产已超过5万台,智驾行驶里程已累计超过1亿公里,2024年奇瑞自主量产的系统装车量将在30万-50万辆,其中国际市场量产超过15万辆;2025年自主系统的装车将超过100万辆,智驾里程将超过39亿公里,并将大幅提升AI算法及功能;至2027年挑战全球300万辆的目标。
其中,大卓智驾的自动驾驶通用技术平台将适配主流传感器,且支持多传感器的融合。同时,大卓智驾以强视觉为主,支持国产芯片及国际芯片,以推动L2-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平滑演进,且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和作业车等多种场景。同时,奇瑞在全球五大区域布局了云数平台,以便充分以市场前线理解用户的驾驶场景和使用习惯。
此外,大卓智驾还使用AI来处理数据。谷俊丽表示,由于数据的大量积累,用传统的人工标注处理的系统,已经不能支撑海量式的数据增长,而通过AI进行标注、挖掘、场景分析以及生成,已经成为当下主要的技术诉求。
在谷俊丽看来,随着电动化,AI技术以及者智能化的普及,高速NOA和城市NOA等高阶智驾能力已经进入井喷式爆发增长阶段,将成为新车的主流标配。数据显示,今年1-4月,国内搭载L2级辅助驾驶的车型占比达35%,其中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NOA)及以上的销售占比达8.7%,合计销售占比达46%。她坚信,随着2025年智驾达到百万辆量级的投放,中国最终能引领自动驾驶向规模化、国际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