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NEWSWEEK,LiveScience。

吸血鬼鱿鱼

吸血鬼鱿鱼(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中文名是幽灵蛸,这是一种罕见的深海物种。

尽管它们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但人类却很少能接触它们,并且对其知之甚少。原它们居住于深、暗、冷的栖息地,水深600-900的深海才是它们的舒适区,使得它们难以捉摸。

虽然中外的名字都很吓人,外形也相当凶猛奇异,但实际上它们的生态位是分解者,相当于深海环境的清道夫,其饮食注意由动物排泄物和尸体构成。吸血鬼鱿鱼的体长仅有30厘米左右,不太可能伤害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外的任何生物。

它们栖息在恶劣的深海环境,使得它们进化出了许多特殊的适应能力,让它们能够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中生存。

对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尽管吸血鬼鱿鱼的长相和名字是这样,但它既不是鱿鱼也不是章鱼,而是独属于自己的头足纲分类,位于幽灵蛸目中。目前为止该目中只有一个物种是被广泛认可的,那就是1903年德国海洋生物学家Carl Chun领导的一次深海探险中描述的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就是刚才一直说的那个物种。

尽管后续时常有科学家号称发现新品种的吸血鬼鱿鱼,但最终证实都是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的不同生命阶段。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邱大俊对此表示: “之前描述过的不同吸血鬼鱿鱼是在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出一些形态差异。”

如今吸血鬼鱿鱼家族终于真的增加新成员了。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暮光区发现新种吸血鬼鱿鱼

2024年5月2日发表在期刊BioRxiv上的一项新研究中,邱大领导的团队描述了2016年在中国海南岛附近的南海发现的第二种吸血鬼鱿鱼品种,他们将其命名为V. pseudoinfernalis。其被发现于海平面以下800-1000米水深的暮光区,该区域的几乎没有受到海面的光线影响的,常年处于一片漆黑中。

V. pseudoinfernalis跟V. infernalis有一些明显不同的独特特征:首先是V. pseudoinfernalis是有尖尾的,而且具有喙,其下颌上还有一个较长的鳍,这些都是V. infernalis所不具有的;另外,V. pseudoinfernalis的发光器位于鳍和身体末端的中间处,而V. infernalis的发光器则位于鳍和身体末端之间的三分之一处。

从收集到的样本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V. pseudoinfernalis像是一团黑色的胶状团块,依稀可以看到类似鱿鱼的形态,只是比较胖。不过深海物种被捕捞上岸后会因为压强改变形态,因此推测它在深海环境中估计会跟V. infernalis一样是身披斗篷的飘逸模样。

大俊指出,基因分析进一步表明V. pseudoinfernalis确实是一个独特的物种,接下来该团队将试图收集更多的样本,以确保未来观察到的形态差异是一致的。关于该新物种的其他信息还在调查中,但这一发现肯定能对研究吸血鱿鱼在深海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作用提供巨大帮助。

后记

尽管增加了新成员,但幽灵蛸目中依旧还是只有V. infernalis和拟议的V. pseudoinfernalis两个物种,不过其实化石纪录中有许多以灭绝的幽灵蛸目物种。

根据2024年的一篇论文,2022年在卢森堡出土的一种保存完好的新发现幽灵蛸物种化石中,其触手中还夹着鱼。#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10.6万获赞 2.1万粉丝
动物爱好者,为您带来实时热点中的动物科普知识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自然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