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小明】
近日,英吉利海峡两岸分别举行了全国性选举,这使得此次英国议会大选和法国国民议会选举有不少共同之处:两场大选都是不得已之举,且被称为“豪赌”;苏纳克和马克龙都是因形势所逼而突然宣布大选等等。
既然殊途可以同归,那么,同途同归就不足为奇了。法国国民议会选举首轮结果让马克龙大跌眼镜。极右的国民联盟和极左派“新人民阵线”的得票率分别为34%和28%,而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执政联盟却只得到22%的选票。英伦三岛这场选举对苏纳克的保守党更是场灾难。选举出口民调显示,主要反对党工党席卷英伦三岛,拿下了下院650席位中的410个。
但英法选举结果也有不同之处: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法国国民议会初选被视作右翼民粹主义的胜利,标志着欧洲大陆政治右倾化。
而英国工党自谓进步力量,是右翼民粹主义的对立面。于英国,英国议会大选结果有里程碑意义,意味着英国的政治钟摆回到了“国际主义的”、中左的政党。于世界,它逆日渐旺盛的右翼民粹主义潮流,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
工党领袖斯塔默澎湃影像
然而,英国大选结果不会像法国立法选举那样对欧洲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政治上的隔离,英国和欧洲大陆不再是一根草绳上拴的蚂蚱。
其实,英国大选结果毫无悬念。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民调均显示工党的支持率遥遥领先,有的民调甚至显示工党支持率高出保守党约20个百分点。大选结果反映出英国选民对保守党的厌倦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回忆2010年5月的英国大选,那一次选举中工党失利下台。据说大选结果公布当天,布朗首相便连夜开始收拾私人物品,为竞选胜者卡梅伦腾地方。我当时在中国驻英国使馆工作。电视上,布朗神色黯然,携妻子和两个幼女向国民告别。我不禁产生了对西方政治的残酷深感触动,也动了恻隐之心。几天后,保守党同自由民主党组成了联合政府。那时的保守党领导人风华正茂,活力四射。年仅39岁的财长奥斯本率团访华出席中英高层财经对话,王岐山副总理用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古语,赞许他年轻有为。
面对巨额政府赤字,联合政府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包括大幅削减福利开支,提高大学学费。这些紧缩政策在英国国内饱受批评。然而,那几年,英国经济表现不俗。
但2016年的脱欧公投似乎逆转了保守党和英国的命运,而且似乎每况愈下。在保守党主政英国的14年中,保守党五易首相。任期最短的首相只有49天。那年,有英国选民称,他不到3个月的小孩经历了3位首相。政府首脑更换如此频繁,在英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在世界历史上也当属罕见。
2022年10月14日,英国时任首相特拉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税收方案澎湃影像
总的来说,保守党这代领导人治国无策,少有建树。靠脱欧上台的鲍里斯·约翰逊许下的脱欧红利至今没有兑现,也不可能兑现。脱离欧洲的英国试图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的英国”,左右逢源,始终只能是幻想。
更有甚者,这些保守党人胆大妄为,丑闻不断,把百姓的信任挥霍殆尽。约翰逊在疫情期间,带头违反自己制定的防疫规定,在首相府举办吃喝聚会。他的接班人伊丽莎白·特拉斯不顾经济学家的劝阻,强行推出“小预算”,触发一场动人心魄的市场危机。英镑几乎在一夜之间跌至自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于是,她的首相任期在那颗生菜枯萎前告终了。但她的政策造成的余波仍在。她那教科书级的无知和鲁莽行为也不断被拿出来,当作财经纪律的警戒,可能永世长存。
于是在保守党治下,英国财经状况迭出。
一方面,保守党上台后,英国经济增长步履维艰,低于二战以来的历史水平。自2020初至2023年底,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没有增长,增速在欧洲主要经济体中垫底。英国因而获得了“欧洲病夫”的称号。2023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今年一季度增速仅为0.2%。国际货币基金预测,2024全年,英国经济将增长0.5%。
另一方面,英国的税收负担创下1945年后的新纪录。政府债务与经济产出之比也达到60年来之最。
英国的国民医疗体系曾经是女皇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以全覆盖、低成本闻名于世。世界卫生组织曾向全世界推荐英国的公共卫生模式。英国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示这一成就,给许多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如今,英国的这一宝贵资产濒临破产。虽然英国的公共医疗免费,但就医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等待就医的队伍越排越长。今年4月底,仅英格兰地区等待就医的病人高达757万人。候医时间的中位数长达13.9周。3个多月的等待,轻病可能会等成重病。
英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之低也令人咋舌。2012年,总长230公里的高铁二号线建设项目获批。12年后,不仅高铁没建好,项目预算还翻了一番之多,从205亿英镑增至566亿英镑。预计竣工时间也从2026年延至2030。
近几年,英国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疫情结束后重访英国,我不无惊讶地发现,“生活成本”(cost of living)成了一个流行词。同十年相比,不少食品价格翻了近一番。生存的重负导致商店偷盗事件飙升。过去三年里,伦敦地区的商店偷盗事件上升了近80%。但警方处理的案件只有五分之一。超市不得不自保,给类似牛排这些价值比较高的商品系上安全标签。当这些商品未付款而被带出店门时,就会响起警报。
2023年2月,英国番茄断货视觉中国
这里提一下我的亲身经历,一天我正在一家超市买食品,背后突然一阵骚动。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约莫40岁的汉子手拿两瓶葡萄酒跑出超市,售货员追了出去。男人跑到马路对面停了下来,隔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同马路这边的售货员对骂起来。此类事件盗窃在英国泛滥成灾,给商家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保守党的无能、腐败、胡作非为,伤了许多选民的心。素以工商界代言人的保守党遭到了伦敦金融城的抛弃。一贯站在保守党一边的《金融时报》前两天发表社论,称保守党穷途末路,呼吁英国选民“给工党一次治国机会”。保守党失去民心后,失去江山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对华政策问题上,保守党近年来追随美国,造成英中关系日趋紧张。苏纳克宣称,中国是英国经济安全的头号威胁,污蔑中国对英国议员和机构发动网络攻击,毒化了中英合作的氛围。
疫情结束后,中国同德法等欧洲主要国家恢复了高层访问。但中英间最近一次高访是2015年习近平主席的国事访问。目前,中英双边磋商和合作机制大都处于冻结状态。中英财经高层对话、中英经贸混委会等已经多年没有举行。中英正在渐行渐远。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新华社
英国新政府将把中英关系带往何处?
前两天,我同老朋友、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斯蒂芬·佩里进行了交流。他说,英美之间有种“特殊关系”。英国新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取决于美国新总统。只有当白宫的主人认为遏制中国是白费劲时,英国对华关系才有可能明显改善。
多年来,英国朝野两党在对华政策问题上没有大的分歧。工党曾批评苏纳克的对华政策左右摇摆。但在竞选电视辩论中,双方都集中在医疗、教育、住房及移民议题上,没有提及对华政策。候任外交大臣大卫·拉米表示,将在执政后100天内启动对英中关系的审查,以制定英中关系长期的战略路线。据外媒预计,这一审查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
英国是美国联盟体系中的核心成员。无论谁入主白宫,都会要求英国同美国的地缘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不会让它游离于美国的战略之外。英国只能唯美国的马首是瞻,不可能有独立的对华政策。
工党认为,中国既是安全威胁,也是英国的主要市场。此外,中国还是英国在应对诸如气变这样的全球性挑战时的关键伙伴。工党的宣言称,英国在对华关系上,“能合作时,合作;需要竞争时,竞争;必须挑战时,挑战”。这似乎同拜登政府的政策如出一辙。
因此,可以预期斯塔默的工党政府将继承前政府的对华政策。他治下的英国将继续推进专门针对中国的美英澳三方军事联盟“Aukus”。此外,英国还将继续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挑衅。毕竟,英国政府每年两次颁布所谓的中国人权报告,比美国还多了一次。同时工党还以英国在联合国带头攻击中国而引之为自豪。
在香港问题上,在西方国家中就数英国政府攻击中国“侵蚀香港的民主”叫得最勤,叫得最响。香港的国安条例动了英国的奶酪,让英国政府丢尽脸面。英国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泄恨。工党政府不会少给中国找麻烦。
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举行酒会庆祝回归祖国27周年视觉中国
对于斯塔默来说,他的新政的重点是促进经济增长。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英国有必要改善对其他国家的市场准入。
在国内民粹主义大行其道的情况下,白宫的主人,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都不会对同英国商签自贸协定感兴趣。历史将再次证明,商议签订“英美自贸协定”,不过是英国的一厢情愿而已。
虽然斯塔默属于留欧派,希望同欧盟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但是,这不意味着英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回归欧洲。虽然当年投脱欧的选民中有不少人如今后悔,但是脱欧把英国上上下下折腾得筋疲力尽。英国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欧盟也不欢迎英国马上回归。
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在民粹主义盛行的当下,再次接纳英国等于鼓励欧盟分裂,对欧盟的一体化没有丝毫好处。
工党不准备与欧盟共建关税同盟或单一市场,也没有同欧盟扩大人员流动的打算。欧盟每年从英国的进口超过1500亿英镑,是英国的最大市场。工党计划同欧盟改善经贸安排,包括统一工业产品的监管措施,商签动植物检疫协议,以减少工商界为执行两套不同的规章制度而产生的成本。然而,这种小打小闹为英国带来的经济收益,大概会很有限。
传统上,英国领导人有一种印度情结,对与印度的经贸合作抱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期冀。历史上,英国首相的首访国家除了美国和欧盟主要国家以外大都为印度。但是,印度只是英国第12大贸易伙伴。
2013年,英印双边贸易额仅为167亿英镑,只占英国进出口的2.1%。相比之下,据英方数据,中英贸易达到769.55亿英镑,是英印贸易的4倍之多。此外,印度对本国市场的开放非常慎重。英印自贸谈判进行了14轮,今年3月被印方叫停。英国想打开印度重要产业的市场,不吝于虎口拔牙。
创造财富是工党政府的头等大事。但是,斯塔默宣称,要在商业和技术上同中国“断奶”,切断同中国的联系。他试图平衡经济安全与经济增长这对相互对立的目标,但这很可能是他无法完成的使命。
中国是英国在欧盟以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每年双边贸易上千亿美元。中国从英国进口逾300亿英镑。在其它西方国家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中国的作用无法替代。
同拜登政府一样,工党政府将很快发现,同中国经济脱钩将是灾难性的。没有了中国的大市场和投资,实现经济增长,将更困难。
英国新政府如果想要实现他们那些既要又要的目标,那么即便他们做不到像新加坡那样,尽可能不在中美之间选边,至少也应学习澳大利亚最近的平衡思路。政府更迭是重启英中关系的重要契机,但从目前看来,工党极有可能会丢失这一机会。
举报/反馈

观察者网

1.6亿获赞 419.9万粉丝
独立而负责任,从这里读懂世界
上海观察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