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擅自扣发研究生学位证书,引发诉讼。法院裁定驳回原告起诉,认为未损害原告利益。原告将上诉并控告法官违法行为。案件涉及学位授予权下放和权力滥用问题,维权艰难。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现在全国2024年高考分数已出,高三学生家长门到了最紧张的报考志愿的时刻。一份上海市静安区法院发布的诉讼裁定书((2024)沪0106行初294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该裁定书显示:任某某(女)是2105级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称材料学院)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时隔8年后,直到2023年8月,任某某拿到了学位证书,拿到学位证时,任某某惊奇地发现证书早在2022年6月30日就已经颁发,也已在学信网上进行了登记,但是同济大学下属的材料学院于2022年7月11日发布“不予授予任某某学位”的通知公告,做废了这张上级颁发的学位证书,任某某为了确定该学位证的有效性,于2023年10 月上海市向静安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据记者了解到,2024年6月28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作出了驳回任某某诉讼的裁定,裁定书认为,同济大学延期发证和材料学院扣证的行为,没有对任某某的合法性利益产生影响,虽然任某某求学的时间长达8年,但最终还是拿到证,所以不应该起诉。而且裁定书还认定,在任某某申请学位3年内,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所做的“不予授予学位”的行为是过程行为,均都不可诉。裁定书最终裁决任某某不符合起诉条件,驳回其起诉。

一、任某某导师名下的4名学生遭遇相同

经过了解,任某某的遭遇不是个例,任某某的导师严教授名下的4名2015级工程硕士都是同样遭遇。这4名学生在同济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均完成了全部课程的考核,又按照同济大学的学位申请规定达到了论文答辩、论文成果发表和论文外审等要求,其后多次向同济大学材料学院申请学位评审,均被无理由拒绝。更让人质疑的是,2020年-2022年期间,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每次的学位评审会议,除了严教授名下的这4名研究生,其他导师的学生都一次性地顺利拿到学位,评审结果都带有着明显的针对性。

二、学位评审过程中的奇葩操作

1、学院撤销了学校颁发的证书

2022年6月30日,同济大学已经向任某某颁发了学位证书,但其下属的材料学院故意不告知,又擅自扣证,而且在2022年7月11日发布公告做出了“不授予任某某学位”的决定,也就是说,这个同济大学的学位证仅存活了11天后,就被下属的材料学院给作废了。

2、扣证期间,学院报复性地提高评审标准

从2022年7月开始,任某某导师名下这4名不被授予学位的研究生开始向同济大学校长办公室投诉,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在压力之下,同意复核这4名研究生的“学位评审”,但4个学生的噩梦也来了,同济大学材料学院一边扣证,一边开始报复性地折腾这4名研究生。在扣证期间,任某某的毕业论文又被要求有修改了十几遍,还经历了2次查重、两次外审,还有2次盲抽,甚至是在外审结果评价为优秀的情况下,同济大学材料学院仍扣押学位证书不予发放。2022年12月同济大学的校长更换,这4名学生的学位评审又被无限期地拖延。

3、学院得知起诉主动给证

任某某的丈夫是一名律师,在2023年8月准备代理妻子对同济大学发起行政诉讼,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在得知将被诉讼的情况下,把这张已宣布作废的学位证书莫名其妙地寄给了任某某,在也就是任某某在同济大学求学8年后,终于拿到了一张“效力待定”的硕士学位证书。

三、“学位授予权”下放惹的祸

同济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985高校,下属材料学院为何会作出如此荒谬的事情,就是因为同济大学擅自将“学位授予权”下放,毫无监管,下属学院发生权力滥用而导致的。据任某某的丈夫(律师)讲:起诉之前梳理材料时惊奇地发现,其中一份材料《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2019版)(第十二条第五款、第十三条的第二款)明确将“学位授予权”给了学院, 这严重违反了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公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相关法律规定,据了解,同济大学是全国985高校里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同济大学类似的将“学位授予权”下放的违规文件还有很多,最早的文件可以追溯到2012年。

四、裁判结果存在诸多疑问

本案件于2024年5月8日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开庭,庭审是时间长达2个小时。据任某某的丈夫(律师)回忆,庭审过程中法官表现非常强势,明显偏袒被告, 法官在审理程序、法律适用方面和事实认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违法问题,甚至被告作为行政机关参加庭审人员的合法性都存在疑问。在庭审质证环节,被告所提供的证据均为复印件且无任何盖章和署名,甚至部分证据是几张打印的A4纸,最终在裁定书中都被法官采纳了,而且被告提供的证据间相互矛盾,涉嫌虚假证据,法官均未予理会。庭审结束后,任某某和丈夫在案件审结后等待了50天,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裁定直接驳回了原告诉讼,称原告不具备起诉的法定资格。

(被告提交的证据涉嫌作假:华中科技大学的黄云辉教授竟冒充同济大学人员主持会议和提供证人证言)

该案件当事人任某某的丈夫是一名经验十分丰富的律师,据他讲,目前国内的这类学位纠纷的维权非常难,胜诉率低,时间拖的久,比如当年的甘露诉暨南大学案件,一直打到了最高院,诉讼时间跨度长达7年。

任某某和丈夫均表示,官司再难也要打下去,维权到底的目的不是为赢官司,而是为了让其它上这所大学的孩子们不再因权力滥用而受到同样的伤害。

本周,任某某将对该份裁决书发起上诉,并对法官在庭审中的违法行为向检察院提起申诉和控告。但根据分析多个学位纠纷案例的结果来看,上诉结果不容乐观,这类案件基本上到高院甚至最高院一级法院才能最终解决,至少再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会等到最终的公正判决。

免责声明: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故本作者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有不实信息或者侵权可提供证明材料,联系本网删除!

举报/反馈

热点关注

168获赞 5.4万粉丝
发布每日最新热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