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主持人陈怡心在楼梯间完成“本台报道本台被淹”报道。图源:中国记协微信公号

“本台报道,本台被淹,今晚湖南平江可能迎来了历史上最高水位的洪水……”7月1日傍晚,湖南省平江县融媒体中心一楼被洪水淹没,该中心记者在楼梯间发出的现场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众多网友为这样的报道点赞,同时表达了对于平江人民的关切之意,在互联网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氛围。

“本台报道本台被淹”的新闻之所以在网络上走红,一方面集中反映了当下人们对汛情或水灾的关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受众对热点事件、突发事件现场一线新闻的呼唤与渴盼。

当前,国内最大的新闻事件之一,就是南方多地发生洪灾,让人倍感揪心。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公众越是关注汛情态势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越是希望及时获取最现场、最一线、最即时的汛情报道。这种心情,很好理解。“本台报道本台被淹”受关注,体现的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关切的回应,也折射了公众对现场报道责任的声声呼唤。

自己报道自己,看上去不那么“规范”,或者说有点不符合新闻报道要求,但在特定情况下,却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据报道,近期湖南平江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汛情,目前平江老城区有接近三分之一被淹,新城区接近一半被淹。这一消息引人牵挂和担忧,汛情如此严重,平江人如何了?人们心心念念。正是通过这条消息,人们才直观、立体感受到了湖南平江的汛情状况,呼应了人们内心的关切,消解了因为不知情而产生的焦虑。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台”就是平江,“自己”就是群众。而“本台报道本台被淹”之后,“平江”作为一个关键词,受到了全网瞩目。当地与洪水抗争的精神,也十分提振人心。

显然,这样具有冲击力和贴近性的鲜活报道资料,在一片数字和宏观场景之中,作出了有力补充。它满足的是人们对现场直击类报道的需求。众所周知,在重大事件中,在洪水围城的情状下,“现场”二字弥足珍贵,“到现场去”是群众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这些打着“前线”“第一手资料”烙印的资讯,是一线新闻工作者拿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现场汇报”,也是新闻工作践行三贴近和“四力”的体现。只要新闻工作者坚持在一线深挖,就一定能生产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支持。

不独汛情报道,“本台报道本台被淹”还带来这样的启示:热点事件、突发事件最吸引眼球,如何报道好此类事件,满足民众的知情权,是一大考验。不必讳言,近年来,关于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现场感”报道数量有所下降。在个别地方,事件发酵后,公众迎来的不是详实有据、精彩丰富的一线报道,而是简略的通报或者浮于“宏观”层面的简讯,甚至干脆保持沉默。这种状况很难让群众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反而让传言、谣言长出了翅膀,当引起反思。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于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关于信息报送和发布,该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强调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迟报、谎报、瞒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信息。

对照新法,今后唯有在信息报送和发布上更加注重及时发布和“知无不言”,真诚呵护新闻采访报道制度,才能更好适应大势、呼应民意,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而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有了新规之后,唯有把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新闻报道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具有张力,才能不负理想使命,不负职业担当,不负民心期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潮新闻客户端

1124万获赞 62.8万粉丝
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
潮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