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田鹤琪

中国稀土产业迎来了首次专门的立法规范。

6月2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稀土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32条,明确国家对稀土产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鼓励和支持稀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规定稀土生产企业应当遵守有关矿产资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消防的法律法规,保障实现绿色发展、安全生产。

《条例》强调要加强稀土资源保护。明确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稀土资源,国家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

7月1日,稀土永磁概念股早盘大涨,截至收盘,北交所九菱科技(873305.BJ)涨超20%,达刚控股(300103.SZ)、中科磁业(301141.SZ)20CM涨停,华宏科技(002645.SZ)、创兴资源(600193.SH)10CM涨停。此外,大地熊(688077.SH)、三川智慧(300066.SZ)涨超9%、银河磁体(300127.SZ)涨超5%,金力永磁(300748.SZ)、中国稀土(000831.SZ)等跟涨。

司法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以《条例》施行为契机,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提升稀土产业发展质量水平。

中信建投研报则表示,《稀土管理条例》发布,首次以行政立法形式规范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行政立法的高度提出严格控制供给主体和数量,建立总量调控制度,深化稀土供给侧可持续发展格局,法治化构筑上下游共赢产业生态,统筹上游战略资源安全,支撑需求侧战略新兴产业,同时支持鼓励稀土二次资源综合利用。

稀土管理面临诸多问题

“我们现在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 2021年3月1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就《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回答媒体提问时曾表示。

稀土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具有优异的磁、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到了冶金、军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和新材料等领域。尤其在军工、电子、汽车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元素间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和分离工艺的要求,稀土可分为轻、中、重稀土。轻稀土主要包含镧、铈、镨、钕等元素;中重稀土则包含铽、镝等元素。

中国稀土卖出“土”价格,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稀土生产企业存在环保生产问题。早在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就曾明确表示,中国的稀土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如轻稀土矿伴生的放射性元素对环境影响很大。

此外,由于市场供需失衡、行业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稀土产品的价格出现了严重的背离价值现象,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白皮书介绍称,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

中国并非稀土产业强国,稀土高端材料和应用技术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低水平、重复的发展非常多,而高水平的稀土产品确实还比较少,这样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肖亚庆在上述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在稀土消费价值最高的磁性材料领域,中国技术水平近年来高速发展, 申请的专利数量快速增长, 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2位,但仍与日本、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大量出口中低端产品,高价进口高端产品。如中国是稀土永磁体全球最大的生产国,2019年出口均价仅为46.59 USD/kg,进口均价却高达84.89 USD/kg。

由于稀土资源的珍贵性和高利润,“黑稀土”在中国一直存在。

黑稀土是指在中国未获得政府开采批准而违法采获的稀土产品。一方面,由于南方稀土矿的分布广泛、埋藏浅、易于开采,监管本身就十分困难。

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打击黑稀土陷入执法困境。例如,中国的矿产资源法主要对开采环节进行规制,但对买卖环节的法律规制不足,这为黑稀土的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机。

全球稀土矿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稀土在储量、矿产量、消费量方面长期以来均居世界首位。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约1.3亿吨,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巴西和俄罗斯。其中,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占比约33.77%;2022 年全球稀土矿(REO)产量约为30万吨,其中,中国约为21万吨,中国稀土产量占比约为 69.98%。

另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宋科余的《稀土资源中长期供需格局》报告,本世纪以来中国稀土消费量长期占据全球消费量第一的位置,2022 年消费量占到全球的75%,较2000年增长了近10倍。

然而“中国稀土资源优势逐渐减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国栋等人在2021年3月发表于《地球学报》期刊的《世界稀土产业格局变化与中国稀土产业面临的问题》文章中指出。

郑国栋等人表示,根据中国轻稀土矿和南方离子吸附性稀土矿轻重稀土配分进行估算,在中国4400万吨稀土储量中,轻稀土储量超过 4100万吨, 中重稀土储量不足300万吨。

2009 年以来, 世界范围出现了稀土探矿热潮, 格陵兰、巴西、加拿大、越南、缅甸、老挝、挪威 以及非洲国家陆续发现大量稀土资源,其中缅甸、越南、格陵兰拥有丰富的中重稀土资源。随着国内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其它国家新稀土资源的发现,世界稀土资源储量格局已经发生改变,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已逐渐减弱。

在郑国栋等人看来,全球稀土矿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美国、缅甸和澳大利亚是中国以外稀土产量最大的3个国家, 产量分别为2.6万吨、2.2万吨、2.1万吨,3 国合计占全球产量的32.4%。自2010年以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陆续恢复了稀土矿山的生产,并且产量逐年增高。

据不完全统计, 国外37个国家的261家公司开发了共计429个稀土项目, 新启动 8-10 万吨稀土矿山产能。

此外,郑国栋等人还提出,中国不再是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唯一供应来源。

文章提及,在稀土冶炼加工项目方面, 根据安泰科的数据, 2019 年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合计约17.6万吨, 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产量约15.5万吨, 占全球的88.2%。

其中,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是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供应商, 其Mount Weld 矿山生产的稀土矿通过位于马来西亚关丹的Lamp工厂进行冶炼分离, 产量稳步提升, 2019年产量约1.87万吨, 占全球的10.6%。

此外,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与美国蓝线公司计划合资在美国建立稀土分离生产线,由莱纳斯每年提供1200 吨原料,其中含有重稀土;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计划重启美国现停产的4万吨稀土分离线;澳大利亚Peak Resources Limited 计划在英国蒂斯谷(tees Valley)建设稀土分离厂,加坦桑尼亚Ngualla项目生产的稀土矿。

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一直在努力建设不包含中国企业参与的稀土资源供应链, 随着上述稀土冶炼分离项目项目的实施, 全球稀土资源冶炼分离的现有格局或将被打破。

中国稀土产业亟需法治化保障

多年来,中国努力对稀土实施保护性开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980年代,中国颁布《矿产资源法》,对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1991年,中国决定将离子型稀土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矿种,从开采、选冶、加工到市场销售、出口等各个环节实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

2006年,中国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管理。2011年,中国统一调整了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中国还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制度。严格控制开采、生产总量,降低资源开发强度,延缓资源衰竭,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1年1月,工信部公布了《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年6月,国务院印发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其中拟制定、修订的行政法规包括《稀土管理条例》等。

“《条例》制定出台是中国稀土产业法制化建设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稀土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在近日发表在工信部官网的解读文章中指出。

在葛红林看来,《条例》鼓励支持稀土综合利用产业合规有序发展,将有效缩减行业对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需求,延长中国矿产资源开采使用年限。展。

界面新闻注意到,本次《条例》在稀土全产业链监管体系方面也提出了多项举措。如:明确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管理要求。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稀土开采企业和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

同时,《条例》提出,建立产品追溯制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综合利用和稀土产品出口的企业应当如实记录稀土产品流向信息并录入稀土产品追溯信息系统;严格流通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收购、加工、销售、出口非法开采或者非法冶炼分离的稀土产品等。

中信建投研报称,《条例》落地利好上游稀土开采、冶炼分离企业,利好下游稀土应用如稀土永磁企业,利好以二次资源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企业。此外,对于钨、钼、锑、锡、锗、镓、铟等稀有战略金属供给侧和需求侧具有重要指引意义,同样利好其他稀有战略金属,优化产业格局。

举报/反馈

界面新闻

2912万获赞 344.3万粉丝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界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