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在公众号发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长文寄语毕业生。

又是一年毕业季,说点碎碎念吧。大家在法大度过了令人难忘的青春岁月,有喜悦,自然也有苦楚,无论如何这都成了你无法忘却的宝贵记忆,或许也将成为你的人生智慧。

想用冯道的一句话和各位共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估计大家没有听过这个人,这是一个逝去千年依然很难盖棺定论的人物。他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宰相,生活的年代战火纷争、生灵涂炭,城头变幻大王旗,时人多信强权即真理,兵强马壮者皆欲为皇帝。冯道历四朝十君,世称“十朝元老”。

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对冯道评价甚高,但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却认为冯道不顾廉耻。欧阳修在《冯道传》中讲述了一李姓女子因为丈夫亡故,送丈夫尸骸返回原籍,住旅店时因无钱交店租被店主拉住手,因为男女授受不亲,而引刀断臂。

欧阳修以妇人之节来反证冯道的全无臣节,认为冯道没有廉耻已到极点。司马光也认为冯道大节有亏,“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

但王安石则认为冯道能够在乱世忍辱负重,接济天下苍生,是真正的儒者,谓其“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也许王安石想到了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冯道所行,不过是在践行孟圣之道。

苏辙也主张在评价古人时不要动辄唱高调,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体谅古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同样的时代红利。冯道将自己比作春秋齐国的宰相晏子,苏辙觉得这种自我评价非常到位,“庶几无甚愧也”,认为冯道没有退守山林,避祸不出,反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士生于五代,立于暴君骄将之间,日与虎兕为伍,弃之而去,食薇蕨,友麋鹿,易耳,而与自经于沟渎何异。不幸而仕于朝,如冯道犹无以自免,议者诚少恕哉。”

当年契丹雄主耶律德光攻入晋都汴梁,灭亡后晋,准备屠戮中原,大开杀戒,改中原为牧场。冯道前去朝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问他:“为何来朝?”冯道答:“无城无兵,岂敢不来。”耶律德光又讥诮地说:“你是何等老子?”冯道回答:“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耶律德光倨傲地嘲笑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冯道答道:“此时的百姓,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了。” 耶律德光心生感动,遂放下屠刀,亿万生灵免遭灭顶之灾。

我没有能力点评历史人物,只想用冯道的话与诸君共勉: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都能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万物生长,四季变迁,你我渺小不过天地之间一凡尘,但愿尘随光舞,在光明中看到自己的使命,尽人事听天命,尽好自己尘世的本分。

有人说,凡我在处,便是法大。愿同学们把法治之光带向各地。无论身处国内国外,更能有一颗包容宽广的心,凡我立处,皆为神州,把古圣先贤仁者爱人的心照耀各地各民。

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爱生活,而不是生活的意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柏拉图在《会饮篇》提醒我们,真正的爱是为了填补我们的不足与亏欠,而不是满足个人的自恋、自欺与自大。正如一句台词说的:我们经常把生活过的一团糟,因为我们都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因为彼此相爱,让我们变得完美。如果你真正爱一个超越自己的存在,那么它更应该让你在德性上获得提升,攀登德性的高峰,而不是相反。因此,希望对母校的爱能够让你的心胸越来越宽容柔和,而非偏狭与愤怒,否则就是以爱之名行恨之实。

最后还是用冯道的诗来作为结语: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冯道《偶作》

祝同学们毕业快乐。

图片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官网-2024届毕业生摄影展,陈思希等人作品。

【来源:当事人账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举报/反馈

九派新闻

3.4亿获赞 399.8万粉丝
只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
九派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