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冰箱中食物易滋生细菌,长期食用易患“冰箱病”,包括头痛、肠炎、胃炎等。预防需生熟分开、食物充分加热、定期清理消毒、少吃冷饮冷食。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炎炎夏日,吃冰镇西瓜、喝冰镇饮料成为不少市民消暑降温的首选方法。“很多人习惯把水果、饮料等放进冰箱冷藏或冷冻后再吃,但长期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容易滋生细菌,也可能腐败变质。吃了这样的食物,很可能患上‘冰箱病’。”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牟波告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部分嗜冷菌能在冰箱内大量繁殖

所谓“冰箱病”,是指由于不当或过量食用冰箱中存放的冰镇食物,引起腹泻、腹痛等身体不适,还会引起头痛、肠炎、胃炎等病症。

牟波指出,冰箱冷藏室内的低温虽然能够抑制大多数细菌的繁殖,但仍有部分细菌可以“抗冻”生长,如嗜冷菌、霉菌等。从冰箱中拿出的食物如果未经高温加热灭菌,细菌就会随食物进入肠胃,引起肠胃不适。“冰箱病”也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经消化道传播。

牟波表示:日常常见的“冰箱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头痛:夏天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温度一般在零下6℃以下,而口腔温度约为37℃左右,二者温差悬殊。如果立即进食,将明显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肠炎:有一种细菌名为耶尔森氏菌,它广泛存在于猪、狗、猫、牛、马、羊、兔、鸽等动物体内,并能长期存活,在零下4℃的环境中仍能大量繁殖生长。耶尔森氏菌最容易污染瓜果、蔬菜、鱼类和乳制品,如果食用储存于冰箱中的上述食品时未充分加热,就很容易引起冰箱肠炎,导致腹痛、腹泻、呕吐等病症发生。

胃炎:夏季大量摄入冰箱内的冷藏或冷冻食物,胃肠在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会骤然收缩变细,血流量减少,胃肠道的消化液停止分泌,由此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诱发上腹阵发性绞痛和呕吐等症状,称之为“冰箱胃炎”。

如何预防“冰箱病”

对于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患上“冰箱病”,牟波给出了几点建议:

1.冰箱内食品存放一定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感染”;蔬菜要去除腐叶,鱼类应先除去内脏和鳞;热饭热菜要充分冷却后再放入冰箱,经解冻的食品也不要反复冷冻。

2.冰箱内取出的食物应充分加热,不宜加热的要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

3.冰箱中食物存放时间不宜过长,肉类冷藏不宜超过2天,瓜果蔬菜不宜超过5天。

4.最重要的是,家庭使用冰箱要注意及时清理消毒,避免因食物堆积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冰箱除菌时要科学规范,切忌盲目相信偏方,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5.脾胃虚弱、消化能力较差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冷饮或冷食,儿童或老年人尤其应当注意冷饮卫生。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陶彦然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举报/反馈

开屏客户端

26.8万获赞 1.9万粉丝
更懂云南,更爱春城。
春城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