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
在北京隆重召开
光学198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
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也是该奖项自2000年设立以来
最年轻的获得者!
薛其坤
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49岁提出界面高温超导
50岁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56岁时领导实验团队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中唯一的一等奖
62岁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荣誉等身,与他自身的不懈努力息息相关
1962年12月,他出生于蒙阴县一个农民家庭
17岁考入山东大学
第三次才考上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攻读博士学位,别人花5年时间,他用了7年
1992年,薛其坤到日本东北大学留学
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搞科研
1999年,他回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
每天早上7点就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
坚持了20年,大家都叫他“7—11”院士
凭借久久为功的韧劲、奋斗不息的拼劲,2008年,薛其坤带领团队研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难度极大,是无数研究者奋力追寻而不得的科学目标。
2012年底,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薛其坤和团队终于成功地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成为“世界首次”!该成果于2013年3月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审稿人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这项重大基础物理学成果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称为是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第一次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的最终测量样品和数据
这一中国科学家在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重要物理现象,被视为全球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是世界物理学界最为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为后续国际凝聚态物理研究引领了新的方向。
而在应用领域,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及其无耗散边缘态,又将可能在未来被用于发展新一代的低能耗电子学器件,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
薛其坤院士做客山东大学首期育贤校友讲坛
“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科技实力的持续壮大和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深厚积累。”荣誉加身,薛其坤说,荣誉属于团队当中的每一位研究者,更属于国家。他坚信,我国会有越来越多引领国际发展的科学发现和成果涌现。
据了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 ,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 。
在此之前,国内已有35位科学家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7位两院院士、1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王忠诚、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等。
图片、文字 | 南方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人民日报 山大视点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4061万获赞 158.8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