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社】;
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压轴戏”,马拉松项目颁奖仪式设在了闭幕式。
67年前,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在南京举行。
南京多地举行马拉松比赛吸引爱好者参加。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67年后,大赛冠军夏启宇已是鲐背之年。对于当年的马拉松比赛,这位传奇老人有话要说……
忆往昔,人生能有几回搏
夏启宇是一位普通的放射科医生,却拥有着不平凡的运动生涯。他是中国马拉松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每天读一份报纸是夏老多年来的习惯。中新社记者 徐珊珊 摄
96岁的夏启宇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近日在南京的家中,他向记者回忆起曾经的岁月。从工间操到赛跑,工作之余,夏启宇坚持锻炼。他当时用尽全力准备马拉松比赛,“跑起来特别快,公共汽车都赶不上我。”
“人生能有几回搏?”中华门、通济门、下关门……夏启宇天不亮就开始跑步,他每个星期至少绕着南京城跑一次,以此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他对运动的热爱与坚持,不仅让他收获了健康的身体,更为他赢得了无上的荣誉。
夏启宇和跑友合影。受访者供图
1957年11月24日,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在南京举办。比赛在当时江宁至溧水的公路上举行。赛事起点位于现南京市江宁区政府,终点就在江宁淳化横岭社区附近。比赛中,夏启宇第一个跑完全程夺冠。
《中国田径运动史》显示,夏启宇创造的2小时52分40秒成绩,被记载为新中国第一个马拉松比赛纪录。
《新华日报》头版刊登相关消息,其中介绍,这次马拉松参赛选手17人,夏启宇代表南京参赛,跑到终点时领先第二名达3公里。仅夏启宇一人成绩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
谈今朝,体育强则中国强
夏启宇在夺冠后并没有停止运动。对他来说,运动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夏启宇拿起旧照片回忆往事。中新社记者 徐珊珊 摄
除了马拉松,夏启宇还热爱游泳,并将其作为一种放松和锻炼的方式。他坚信,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拥有健康的体魄,工作就好。”
在非洲进行医疗援助期间,夏启宇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之后,常和医疗队成员一起游泳锻炼,他开玩笑说:“我们14人医疗队,游成了游泳队。”
夏启宇年轻时工作照片。中新社记者 徐珊珊 摄
夏启宇说,得益于长期锻炼,自己的身体一直很好。此前感染了新冠肺炎,也很快恢复。“也就现在年龄大一点。”
夏启宇八十岁时仍跑马拉松,他建议年轻人多运动,在锻炼中获得健康体质和坚定意志,“强身健体,才能保家卫国。”
话传承,马拉松精神延续
马拉松的名称源自希腊的马拉松地名。公元前490年,雅典人在这里击败入侵的波斯大军,一位士兵奔跑回雅典传递胜利消息,随后倒地身亡,这一历史典故成为现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
夏老家中墙上挂着小学生赠送的手绘画。中新社记者 徐珊珊 摄
随着马拉松运动在全球的普及,马拉松已超越了历史、国界和体育范畴,成为人类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象征。
夏启宇的故事也正在激励着更多青少年。在他家中的墙上,挂着莫愁湖小学学生胡洋溢赠送的手绘画,上面写着“向夏爷爷学习,积极锻炼身体”。
胡洋溢参加马拉松活动。胡卓然 摄
夏老勉励胡洋溢尝试长跑锻炼。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胡洋溢现在能够跑至少5公里。他也带着夏老的照片,完成了南京马拉松的健康跑活动。
马拉松比赛的故事还在延续。南京有群致力于延续马拉松精神的大学生,他们整理相关照片、老报纸等资料。讲述马拉松运动在南京的故事。
夏启宇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丁泠睿供图
近日,在南航金城学院师生的帮助下,同样是九旬老人的丁义美,向夏启宇发来视频问候。
67年前的11月24日,他们一起参加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当年的场上竞争对手,现在都已白发苍苍。
丁义美在当年比赛中获得殿军。在和老人聊天之中,南航金城学院、金陵科技学院的志愿者注意到,丁义美至今依然关注马拉松比赛,了解很多马拉松新闻。
南京高校学生参加校园马拉松活动。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长跑对身体比较好。78岁时我在上海还参加马拉松比赛,被奖励了一双鞋。”一直坚持长跑的丁义美,也在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大学生:“我就是喜欢运动,始终坚持跑。当作爱好,从心里喜欢”。
金陵科技学院学生丁泠睿说,这些都鼓励着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在她看来,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竞赛,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代表着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
你参加过马拉松比赛吗?
举报/反馈

环球时报

1.7亿获赞 863.4万粉丝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