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安徽黄山歙县遭暴雨侵袭,2.7万人受灾,多地受损严重。村民互助自救,展现人性光辉。政府需加强预警、防洪设施,确保民众安全。社会各界需持续关注援助受灾民众。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6月20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经历了自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洪涝考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中,全县12小时内的平均降雨量达到了惊人的158.5毫米,导致超过2.7万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其中3937人不得不紧急撤离至安全地带。这场自然灾害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使得歙县多个乡镇遭受重创,其中绍廉乡绍廉村和王村镇八村文川自然村的景象尤为触目惊心。

程先生正在家中冲洗淤泥。(记者拍摄)

在绍廉村,洪水退去后,街道上覆盖着厚重的淤泥和散落的杂物,救援力量与村民们迅速行动,共同投入到紧张的清淤工作中。村民们的自救行动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在失去一切之后,依然以最快的速度试图找回生活的秩序。

而位于绍廉村下游的王村镇八村文川自然村,其受灾情况更为惨重。村民谢先生的家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洪水冲破他家的大门,墙上留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大洞,他的父母在洪水中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这不仅仅是物质损失,更是亲情与生命的痛失。邻居项先生在洪水中展现出了英雄般的勇气,他奋力将自己年迈的母亲从猪栏托举至屋顶,自己却未能幸免,英勇牺牲。这样的事迹,让人不禁感叹于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光辉。

程先生父亲逃生的墙缝。(记者拍摄)

绍濂村的程先生一家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时刻。当洪水首次来袭时,程先生的父亲凭借机智和家中特殊结构的“生命通道”,从老房子经由狭窄墙缝逃入新房,幸运逃脱。

当天中午洪水再次肆虐,家中财物几乎被连续两次的洪峰洗劫一空。程先生的妻子程女士,在绝境中凭借冷静与机敏,攀爬烟囱最终得以自救,她的经历是灾难中求生本能与智慧的生动写照。

文川自然村所在位置。(记者拍摄)

这些故事,虽发生在歙县的不同角落,却共同勾勒出一幅幅抗灾自救、互助互救的动人画面。它们不仅记录了自然的力量与无情,更见证了人性的温暖与坚强。

在灾难面前,歙县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深刻含义,这些真实发生的场景,是对生命韧性的最高致敬,也是对未来重建家园信心的最好注解。

谢先生家附近房屋有多处垮塌。

此次洪灾不仅是对歙县基础设施与应急响应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当地社会凝聚力与民众意志的一次重大检验。在后续的灾后重建中,如何进一步加强预警机制、提高防洪设施标准、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对于那些在灾难中失去亲人、家园的人们,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与援助,将是他们重建生活的宝贵力量。

从大门处可见谢先生家房屋被冲出的大洞
谢先生母亲失联前使用的拐杖。
#洪灾#
举报/反馈

加油用力闯天涯

3831获赞 499粉丝
早安,午安,晚安,行也安然,淡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