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皮、烂菜叶、鸡蛋壳、剩米饭……小区里,大量堆积甚至外露的厨余垃圾在高温天气下腐烂发酵,散发出的异味不仅难闻,还容易滋生细菌、招引蚊蝇,导致环境卫生大打折扣。记者多方调查走访,发现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垃圾混投现象,而这也给冒着酷暑守在桶前的工作人员带来不小难题。
现场
厨余垃圾放在桶盖上
下午5点多,西便门内大街79号院里陆续有居民接孩子放学回家。尽管还没到投放高峰期,但位于17号楼附近的4个垃圾桶都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其中,3个盛放其他垃圾的灰桶更是出现满溢情况。
在5号楼北侧,两个绿桶并没有打开,装有烂菜叶的厨余垃圾,直接被堆放在垃圾桶盖上。“也不知道谁干的,这么一弄,别人就算想往绿桶里面扔垃圾也费劲。”一位路过的居民皱了皱眉头,用手掩住口鼻,“大夏天的,本来温度就高,这些垃圾又露在外面,太难闻了。”
西便门内大街79号院5号楼附近垃圾桶上堆有厨余垃圾槐柏树街南里9号楼旁,两个绿桶盖上同样堆有两袋厨余垃圾。一股臭味从敞口的塑料袋里散发出来。在地上,另一袋装有西瓜皮、鸡蛋壳的垃圾则引来不少苍蝇。
槐柏树街南里9号楼旁垃圾桶上堆有厨余垃圾傍晚6点多,芳城园一区5号楼前,8个盛放其他垃圾的灰桶开着盖子,其中有4桶已经满溢,鼓鼓囊囊的黑色垃圾袋冒出高高一截,地上还散落着水果网套和快递包装袋。记者仔细查看,发现敞口的垃圾袋里还有沾满辣椒油的一次性手套等,几只苍蝇盘旋在上方。
芳城园一区5号楼前垃圾桶外垃圾满溢散落“这些厨余垃圾桶,天天都能装满。”芳城园一区12号楼附近,工作人员正忙着分拣垃圾,“夏天温度高,哪怕一天打好几次药,但也都只能管一会儿,蒸发完苍蝇就又来了。”
工作人员指了指敞着口的垃圾桶,“按道理这些盖子应该是关上的,有人来扔的时候才打开,可有的人一看垃圾桶没开盖,就直接扔地上,或者放在垃圾桶盖上。里面的汤汤水水洒在地上,清理起来特别麻烦。”
芳城园一区12号楼附近,工作人员对混投垃圾进行分拣眼看厨余垃圾已经要堆满两大桶,工作人员有些无奈,“白天还好点,但晚上或周末就会有点运不过来。”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点位每天需要多次清运,“早上7点多拉第一趟,9点多第二趟,中午第三趟,晚上第四趟,周末还得再多加一趟。”即便如此,高峰期还是可能跟不上。“以前运垃圾的车是大车,一次少则能拉20桶,多则能拉30多桶,但因为车不达标,后来换成了小车,一次只能装12桶左右。”
晚饭前后,小马厂路1号院11号楼前,从事垃圾分拣的谢阿姨也正忙个不停。“别看这上面挂的有防蚊蝇的药水,可还是很难杜绝,我这身上喷药都喷过敏了。这些厨余垃圾桶,都得先拿水冲一下,不然有味儿,还招苍蝇。垃圾桶边脏得也很快,必须及时擦。”
小马厂路1号院11号楼前,工作人员逐袋分拣垃圾难题
混投导致分拣难度大
面对地上的几袋垃圾,谢阿姨叹了口气,“我刚回去吃口饭的工夫,也就半小时,地上的垃圾就堆起来了。”说罢,她将垃圾拎起逐一分拣,“最近天热,白天这地上都是烤的,垃圾桶摸着都烫手。”
每天5点多,谢阿姨就早早起来,不到6点就赶到站点。“前一天晚上好多人都把垃圾堆在地上,得趁早高峰前拾掇干净。”按照规定,谢阿姨每天晚上8点可以下班,但她几乎从未准时走过,“晚高峰扔垃圾的多,还有些翻可回收物的,把垃圾弄得满地都是,只能再多干会儿,一直到晚上9点。”
话音刚落,有居民随手扔来一袋垃圾。“你看,这袋子里面什么都有,完全没给分。”谢阿姨边说边把里面的菜叶挑出来,扔到厨余垃圾,再把一些瓶子扔进可回收物,最后连同塑料袋扔进其他垃圾。“有的居民好歹还把厨余垃圾单独装个袋,有的完全不分,全都混在一起,只能我一个一个拆开来分。”
虽说垃圾脏臭,但谢阿姨始终徒手分拣。“冬天还能戴着手套干活,夏天不行,天气太热,戴着胶皮手套发臭,出汗以后手都给捂白了,太难受了。索性不戴手套,分完一遍洗一遍。一天不知道要洗多少次,有时候忙的话都顾不上去洗。”
提起垃圾混投,芳城园一区12号楼附近的工作人员也满脸愁容。“有些岁数大一点的老人还给耐心分一下,可好多年轻人都懒得分,各种乱七八糟的垃圾混在一起,离大老远扔过来。”
每天早上7点到9点,正值高峰时段,工作人员必须守在桶前,逐一分拣。“还有晚上6点到8点,也得盯着分。如果其他垃圾里面混入太多厨余垃圾,那是不达标的,运到垃圾站也会被拒收的,所以只能一包一包拆。”工作人员感慨,“垃圾分类还是得靠居民一起,光靠我们真的力量太有限。希望社区继续大力宣传,居民能够自觉配合,在家里给垃圾做好分类,举手之劳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混投的问题。”
经验
入户指导定期清桶站
作为回迁社区,位于海淀区曙光街道的晨月园在垃圾分类方面也曾经并不乐观。不过,在社区、物业、志愿者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这里获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晨月园社区定期对垃圾桶站进行清洁“目前社区有30名志愿者,每天会根据排班,在早晚高峰的时候到各个桶站巡视。”社区书记李楠说,经过前些年的努力,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已经培养起来。但由于小区出租率高达近50%,人员流动性大,社区还是要不断对新入住的居民进行指导。
“我们会通过监控看哪些居民在扔垃圾时不分类,再去看电梯监控,观察居民是从哪一层下来的。”据李楠介绍,确定楼层后,社区工作人员会挨家挨户排查。“如果能找到本人,就对本人进行入户指导。如果无法确认具体是哪一户,就对这层楼的十多户居民都做一遍指导。”
李楠谈到,起初也有居民对垃圾分类比较抵触,工作人员就会给居民“找台阶”。“我们会告诉对方,‘您可能刚搬来还不太了解,我们来教您,您要是看到其他人混投,也可以提供线索,我们也会到家里做指导。’”
今年,社区利用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经费为每户居民配了一个垃圾分类套桶。“就是在装其他垃圾的大桶里面套一个装厨余垃圾的小桶,方便大家随手分类。”同时,社区还为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常识知识小手册,告诉大家怎样分一些容易弄错的垃圾。“比如,粽子叶、玉米皮属于其他垃圾,而非厨余垃圾。”
做好居民教育的同时,社区还在垃圾桶站上下了不少功夫。
下午5点多,记者来到晨月园进行探访时,恰好看到保洁人员正拿着水管对垃圾桶站的地面和桶身进行冲刷,并用刷子将地上残留的污渍清理干净。
“每周都会对桶站进行清洁,这样可以减少异味和蚊蝇。”李楠告诉记者,厨余垃圾的清运时间也有所调整。“一开始,环卫中心是早上6点多来收我们小区的厨余垃圾,但夏天温度高,闷一晚上就臭气熏天。后来,我们跟城市管理办公室反映,最终将清运时间改为晚上9点半左右,确保厨余垃圾不过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宗媛媛
流程编辑:u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