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今年汛期,6月19日,北京市交通委表示,交通部门已编制下凹桥“一桥一预案”、轨道交通重点站“一站一预案”和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防汛预案,绘制应急队伍布控图、全市交通防汛风险点位和重要设施分布图,提高应急指挥效率。除此之外,针对近日持续的高温天气,北京市交通行业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
下凹桥“一桥一预案”
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交通部门研究修订了新版防汛应急预案,完善交通防汛组织架构,明确职责任务,优化应急联动机制。同时,编制了下凹桥“一桥一预案”、轨道交通重点站“一站一预案”和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防汛预案,针对不同部位明确处置流程要求,提高应对的针对性、科学性。
“科学编制防汛预案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交通部门提前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点,制定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中亲农有限公司总裁支培元如是说。
“下凹桥‘一桥一预案’、轨道交通重点站‘一站一预案’这样的方式能够针对每个具体的位置制定更为精准的防汛措施,确保在发生险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通过对不同部位明确处置流程要求,防汛预案的制定更具科学性,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进一步明确各点位防汛责任人,遇到强降雨可扁平化开展指挥调度。交通部门建立了全市下凹桥积水点台账,并且各区、各企业、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了防汛会商机制。整合接入城市路网、郊区公路、公交地铁等领域9000多项静动态数据和23万多路视频,同时实现对重点桥区积水情况的监测。此外,绘制了应急队伍布控图、全市交通防汛风险点位和重要设施分布图,实现挂图作战,全面支撑指挥调度。
在治理防汛隐患方面,交通部门将全面推进地铁地势低洼出入口、排水不畅地铁站以及地下水渗漏等防汛隐患点位治理,逐项制定落实应急防范措施。治理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474处。全面开展“清管行动”,清理公路边沟4000余公里、泄水孔6万余个、雨水口5万余个,并将结合降雨情况动态清理。
在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基础上,交通部门全面提升了西部山区公路的防洪能力。对易受洪水冲刷的临河路基段,通过新建混凝土挡墙措施提高防冲刷能力;对易损毁桥路连接段,通过增加桥跨扩大桥梁行洪断面,共计优化48座桥梁;对处于河道急弯处路基段,通过新建栈桥提升抗灾能力。
支培元表示,防汛预案的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城市交通系统在汛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级交通部门应不断优化防汛预案,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构建坚固的城市交通防汛体系。
高温来袭积极应“烤”
连日来北京的气温不断攀升,交通部门也“因需、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积极应对高温的措施。
“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避免户外高温,这可能会增加公共交通的客流压力。”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针对这一情况,地铁方面表示将密切关注车站客流情况,加强站台、换乘通道、闸机、电扶梯等处的客流疏导工作,关注站台、站厅温度,发现中暑乘客立即救治,出现温度过高或空调设备故障及时处置,并细化完善对乘客在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出行引导提示。
同时,地铁方面在启用“双温”(强冷、弱冷)车厢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站车空调、通风系统维护保养。运营期间,提前开启车站和列车空调,降低站内温度,做好“双温”车厢温度设定,为不同群体乘客提供适宜的乘车环境。而在公交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公交车厢内气温达到26摄氏度以上时,按规定开启车载空调,并做好检查检修工作。
出租车和网约车方面,针对近日持续高温的情况,车辆应提前开启空调设备,根据乘客要求保持车内适宜温度,并保持车内卫生清洁。各网约车平台加强运力监测和调度,保持社会面运力充足,突出重点商圈和核心点位运力保障,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高温可能导致路面温度升高,使得道路容易出现龟裂、变形等问题,影响行车安全。其次,高温天气下车辆易发生故障,如轮胎爆胎、发动机过热等,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袁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到。
针对这一情况,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持续开展行业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对地面公交加油加气站、轨道交通蓄电池间、机动车维修喷烤漆房等开展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相关要求。加大车辆出车前安全巡检、叮嘱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防止车辆自燃、爆胎等事件发生。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王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