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等联合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
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抑郁症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
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占比为68%,远高于男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种种数据和迹象表明,探索抑郁症的更多可行性方案势在必行,每一位从业者都责无旁贷。
2024年6月3日-5日,由北京心康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申报的“运用情志疗法调理抑郁病症的研究与应用”科研课题在前期无差别招募基础上,进行了第三期调理研究,由课题负责人、情志疗法操作规范团体标准创始人包丰源老师主导,多位情志疗法专家、国家健康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招辉、刘映生、陈专、张宇晴、陈书璇、黎凯如、冯凤慧、王佳、王璐璐、钟惠妮、金谧共同参与。
本次研究活动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抑郁症患者参与了调理。
本次参与调理的患者(1名男性,11名女性,年龄在25-52岁之间)之前均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权威医院,接受了SDS(抑郁自评量表测评)、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PHQ(抑郁症筛查量表)、心理CT(多项测量诊断系统)等多项抑郁患病程度检测,其中重度抑郁8人,轻度抑郁4人。
本期科研课题结束一周内,12位参与者,再次到前期做检测的医院做了相同的检测,结果为抑郁程度均有明显下降或症状改善,其中有11人直接被诊断为无抑郁,1位由重度抑郁症转为轻度抑郁症。
该科研课题于2023年2月9日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立项(项目编号:2022Z1129-810301),于2023年8月20日-21日、11月15日-17日分别开展了第一、二期实践研究,共计29位抑郁症患者参与了通过情志疗法专业技术调理,最终达到18人无抑郁、11人症状改善的良好效果。
为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完善抑郁症调理的情志疗法操作规范,课题组决定组织开展第三期课题研究。
以上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减退、行动迟缓、疏远亲友、回避社交、闭门独居、睡眠紊乱、周身不适、自责难过等日常状态,严重影响了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调理结束后,这12位患者再次接受了同样的检测。结果显示:无抑郁11人,占比92%,轻度抑郁1人。
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接受“情志疗法”调理并进行前后检测的12位患者均有抑郁症状减轻或消失的表现。
针对以上患者进行的“情志疗法”调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过往的情绪记忆会存储在人的细胞记忆中,包括内疚、恐惧、担忧等情绪在身体里不断积攒,无法得到有效释放,进一步导致了患者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沟通,形成抑郁症状。通过有效清除和化解过往情绪,帮助患者重新审视过往生活经历,打开心扉,提振沟通交流的精气神。
很多抑郁症患者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走出抑郁状态,但是没有足够的生命能量支持自己行动。生命能量的缺失有多种原因,中医讲,抑郁症是因为体内精气神不足,即阳气受损、运行不畅,本质上,是现有的能量不足以支撑起人的正常生活。
而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运转速度快造成的精神紧张,长期独处缺乏正面交流,晒太阳不足,饮食甜腻等,都会造成阳气不足,进而导致能量低弱。
在“情志疗法”的基础理论中,最重要的生命来源是父母与家族的支持。通过各种科学的方法与活动帮助抑郁症患者重新建立与父母、家族成员的链接,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提升生命能量,并在遇到问题时找到积极的支持与帮助。
通过舞蹈、操课等各种运动,帮助患者身体动起来,激发细胞活力,促进气血正常运转。
通过以上调理方式,患者因工作压力、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造成的抑郁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缓解和改善。
张女士的抑郁主要对应的是愤怒、委屈的情绪,在接受“情志疗法”调理时,她由近及远想到了两个生活事件。较近的是2016年,确诊抑郁症之前的半年,她有一次看到老公好不容易休假回家,却不帮忙带孩子,而是自己玩手机,并浏览不健康信息,对老公非常生气,感到自己的辛苦没有得到理解。
向更早以前追溯,她想到了小时候感觉父母偏心哥哥,因为父母不给自己买新衣服,让她一直穿哥哥的衣服。她对这份偏心也感到愤怒、委屈和难过。
在进行“情志疗法”调理的过程中,一边引导她将压抑的情绪、想要表达的话都说出来,一边带她回忆起家人、爱人对自己关心爱护的情景。张女士的内心得到了真正的释怀,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
李女士对应的情绪则是害怕,她总有被骗的感受或者经历。2023年在抑郁症诊断前半年,出现了被上门追房的事件,因为她以为优惠价格购买的房子,竟是中间人倒手转卖,没有房产证。面对房主上门追房,她感觉得非常害怕,同时与被骗的感受交杂在一起。
在此之前,李女士六七岁的时候也有过深深的伤痛,父母生了弟弟以后,将她寄养在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奶奶身边。小小年纪的她非常想回家,产生了被母亲抛弃和被骗的情绪。
在“情志疗法”调理过程中,让她表达出自己委屈的情绪和对妈妈想要说的话。在情绪平复后,她能够回想起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包括生病时妈妈在床边日夜守护自己的场景,内心的温暖开始回归。
另一位患者张先生在整个童年里感受到的是不被父母认可、孤独和无助。在他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吵架,还打了起来,他只能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哭,内心感到孤独无助。父亲教训他的时候会说:“你干啥啥不行!不听老师的,就按自己的来……”,这种评判让他感觉不到来自父母的鼓励。
他谈到,自己在初二之前是一个很爱说话、很活泼的孩子,但因为父母一次在他活蹦乱跳的时候说了他之后,就开始陷入了沉默,不爱说话,变得安静了。而这些童年的伤害也发生在了他自己的小家庭中,比如他不懂得给予妻儿关心爱护。
通过“情志疗法”调理后,他开始反思自己,并且努力做出改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一个只习惯关注自身情绪和想法的单向思维,转变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多表达对家人的爱,用耳朵倾听和用目光传达自己的思想,从一个易激动压制不住心中的怒气,转变为能心平气和地聆听,并且考虑周全后再与人交流。
(《情志疗法》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发行出版,获得2023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出版社学术著作三等奖)
“情志疗法”作为主要手段介入抑郁症的调理,直接从精神情志入手,强调通过追溯相应的生活事件,能够有效释放和化解积压的负面情绪,并通过提升内在能量,引导患者经由内在认知的根本转变,实现精神状态的好转。
该疗法无需服用药物或接受其他仪器治疗,属于典型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无副作用,能够从根源上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态。
来自南宁的陈女士谈到,自己的抑郁症最早一次确诊是在2014年,但她固执地觉得自己抑郁都快18年了,每天都被睡眠困扰,变得不会笑了,也失去了察觉爱和美好的能力。她拖着疲惫无力的身体日复一日地熬着,自从知道药物解救不了自己后,就更是深陷在抑郁的黑暗中无法自拔。
在接受调理的第一天,听到包丰源老师讲到抑郁病症只是暂时的状况,皆因情绪引起,而情绪又因种种事件而产生,她看到了希望。经过三天的情绪释放和内在调整,她感到自己的力量回来了。
在回程的高铁站候车时,她能够感受到来来往往的人们的喜怒哀乐,感知能力回来了。回到家后,她也能够和妈妈进行深入的沟通,不再像以前一样存在隔阂,感到自己再次被幸福和爱包围了。经检测,她抑郁情况也由重度抑郁转变为了无抑郁。
深圳的沈女士对于调理过程同样有着很深的体会:抑郁症只是一些暂时的状况,更多的是对很多事件过不去,导致人卡住、能量没法流动。
所以,想彻底走出抑郁状态,就需要回到底层逻辑上来,一方面清除情绪卡点,另一方面提升身体能量。
在调理的时候,看见每个人因为小时候父母的一句话或者不表达,产生那么大的情绪,引起那么大的误会,甚至形成终生的心理障碍,她意识到,自己首先要走出和父母的较劲情绪,和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然后对自己的孩子要多多鼓励,引导孩子自信阳光地成长。
在调理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心得体悟,这些感悟虽然无形,却在根本上滋养了他们的内心,涵养了他们的精神,给予了他们人生重要的内在支撑和力量。这是“情志疗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抑郁状态的关键所在。
“运用情志疗法调理抑郁病症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已经开展三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一步,课题组将根据研究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归纳总结调理操作规范,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并探索建立新的团体标准,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新的调理治疗思路,帮助更多家庭走出抑郁困境,重归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