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给梧桐树施药,蒋海华都要穿上长袖衬衣,戴上口罩。昨天,阳光炽烈,34℃高温下,汗珠不断从他额头上滴下,他顾不上擦拭,全神贯注地操作手中的灭白蚁饵料盒。
地球上除了南极洲以外,都有白蚁分布。万亿以上的大军成群结队,密密麻麻地潜行在温暖潮湿阴暗的角落,等待着合适时机,分飞配对建立新的群体。
上海人对此深有体会。每年梅雨季前后,都会暴发“白蚁潮”。今年受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影响,上海白蚁集中出飞的景象给市民带来不少困扰。尤其是6月上旬的一波,许多人惊呼像下雪片一样。
据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介绍,目前上海住宅小区和行道树的蚁患总体处于可控状态。这背后,是许多蒋海华这样的专业防治人员与白蚁“军团”持之以恒地战斗。
1
树上“毒饵”
蒋海华是一名PCO。这个词是Pest Control Operator的缩写,意为虫害控制技术员,属于专门从事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45岁的蒋海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人生中的22年都从事虫害防治工作。“这座城市是我的家,白蚁像隐形的侵略者,需要有人不断去灭杀,才能维持一个平衡。”蒋海华主要从事行道树的白蚁治理工作。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那些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木,在看不见的地方却有白蚁在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树干。蚁患不除,生态景观和行人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蒋海华检查树上的白蚁道
每年5月初,蒋海华就开始给梧桐树装毒饵盒,也称饵料盒。这是灭治白蚁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在白蚁活动最频繁的季节,将饵料盒放在树干白蚁蚁道上,让白蚁自由取食。白蚁是社会性昆虫,同一蚁巢的白蚁个体有相互清洁、喂哺等行为,根据白蚁的生物学特性,采用饵剂诱杀灭巢技术是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取食的白蚁会将饵料中的药物带回巢内传递给同伴,可让整巢个体在60天内死亡。
毒饵灭蚁的第一步是勘查,用蒋海华的话说这是情报工作。他会花大量时间仔细搜寻树木的受侵区域,精准找到蚁道所在,这是灭杀白蚁的关键。一些行道树内部白蚁数量庞大,活动范围广泛,传统喷洒药物方法不仅难以根治,而且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毒饵是基于生物技术特制的生物饵料,这种饵料对白蚁具有高度吸引力,同时含有可以调节白蚁肠道微生物的成分,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降低白蚁群体的繁殖能力。这种方法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但对环境友好。每隔一周,蒋海华都会到自己治理的区域观察梧桐树,掀开饵料盒查看白蚁死亡的状况,计算残存数量,判断距离整个蚁巢的毁灭还有多长时间。
前些天,蒋海华刚打开树上的饵料盒,两只兵蚁就冲了上来。蒋海华没注意,居然被它们咬破了手套,在他手背上狠狠地咬了两个大包。尽管很痛,但蒋海华很开心,因为他知道,离整个蚁巢的倾覆不远了。“兵蚁就是保护蚁巢的,如果它发起疯来,证明这个蚁巢气数已尽。”
蒋海华工作时,常碰到路人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他就会抓住机会向大家普及灭杀白蚁的基础知识。有胆子大的路人想看看饵料盒里的白蚁,蒋海华就打开盒盖,细细讲解如何分辨工蚁、兵蚁、繁殖蚁……多数情况下,路人都会吓得哇哇大叫,逃离现场。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了蒋海华“灭蚁人”的身份。
“一般人知道了都会离我远一点,好像靠近了白蚁就会跑到他身上似的。”蒋海华笑着说,也有人很感激,比如在他作业区域的那些商铺员工。
因为今年灭蚁布局早,他负责的梧桐树在临街商铺前形成了一道防护线,飞进来的白蚁明显少了很多。蒋海华工作的时候,一些商铺员工会主动招呼他进店歇一歇,给他倒杯水。
2
民居蚁巢
当仇军强揭开地板,将下面“藏”着的硕大的蚁巢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屋主卓先生忍不住惊呼了起来:“太吓人了!如果不马上铲除,恐怕这个家都要被蛀空了。”
最近,短短几天时间,长宁区华阳物业接到了80多份报告,都是较为严重的蚁害:愚园路一户人家,窗台上、地板上甚至是卧床老人的身上全是白蚁的“遗体”,让人看了头皮发麻,这户人家冰箱位置的木地板下面已经被产了大量的卵;安顺路一户人家,全新装修的地板被白蚁吃蛀一空,白蚁已经成功筑巢,全新装修毁于一旦,这两户人家不住在一楼,而是在六楼;武夷路、江苏路多处居民家告急,武夷路一处花园里一棵巨型的杉树里面发现了白蚁主巢……
老旧小区的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老房子也面临着各种问题,最为棘手的就是白蚁侵扰。看似微小却威力巨大的生物,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木质结构,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和安全隐患。
仇军强这些天忙坏了,忙着找蚁巢、灭白蚁。他是远近闻名的“灭蚁老法师”,甚至因此被评为“长宁工匠”。除了灭蚁,所到之处他还要给居民讲解相关知识,几天下来嗓子已经沙哑。
白蚁潮为什么突然间大量暴发?仇军强告诉居民,出飞的白蚁都是繁殖蚁,出飞的唯一目的就是配对、繁殖,随后寻找潮湿的木结构环境产卵,一对长翅繁殖蚁短时间可以繁殖数千后代。
虽然长翅繁殖蚁一旦出飞,最多只能存活4到5个小时,但伴随它们死去,大量的后代在成长,这是来年白蚁再次大批袭来的原因。“今年因为气候的原因,繁殖蚁出飞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周,让人猝不及防,也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仇军强说。
每到一户居民家中,仇军强都会仔细检查房屋的每一个角落,从地板到天花板,从梁柱到门窗,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的蚁穴。通过专业的探测设备,结合丰富的经验,他们可以准确地定位白蚁活动的区域。
在卓先生家,仇军强在房间东南角的地板上发现了两个堆积如鸡蛋般大小的白蚁排泄物,并有白蚁在里面活动。根据多年的治蚁经验,仇军强判断白蚁已经在房屋中“盘踞”数年,必须拆开地板灭蚁。
果然,当工作人员拆开地板,一个至少8到10年才能形成的巨大蚁巢映入眼帘,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仇军强立即喷洒药水、清除蚁巢,清除下来的东西装了满满三个大垃圾袋。
揭开地板,下面是巨大的蚁巢
3
布局追踪
白蚁对人没有攻击性,但长久啃噬对建筑的危害是毁灭性的。
上海老建筑和风貌保护区密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饭店、上海大厦、和平饭店等都遭受过白蚁侵害。蒋海华所在的环卫公司最近每天收到几十甚至上百个电话,都是来自老洋房业主的求助。
市民叶女士是徐汇区一座花园洋房的业主,家门上挂着优秀历史建筑的标牌。据她介绍,这幢房子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翻修时为了修旧如旧,依然选择了木质材料,但木料渠道多样,有些未经白蚁防治处理。叶女士担心白蚁入侵,不惜花高价请专家为这幢老建筑“续命”。
蒋海华进门后先检查阳台和卫生间,这是老洋房最薄弱的环节。“上海在梅雨季刮东南风,阳台特别要检查东南面墙,看看是否有雨水浸润到地板,木头是否变色,敲击是否有空鼓声。”听到这,叶女士也跟着蒋海华敲击地面,叶女士的妈妈看着犯嘀咕:啄木鸟看树是否有害虫就是这个办法,看来人也得跟着学。
检查过后,蒋海华仍无法判断蚁穴可能的方位。为了避免大范围翻查对老洋房造成过度伤害,他在花园里挖坑埋了四个饵料盒,分布在东西南北四个角,随后在饵料盒内放了充足的施药松木,这是白蚁最爱吃的食物。“三周后我再来,打开饵料盒看白蚁进食的程度,同时通过四个方向的比较,判断老洋房的白蚁来自哪个方位,然后顺着方向去找蚁巢。”
老洋房的地下管道和电线都脆弱无比,稍不注意或者用力过大就会导致漏水或漏电,所以蒋海华一年四季都穿着绝缘鞋。虽然鞋子又破又旧,穿惯了他还舍不得丢。“这些经验现在公司里的年轻人已经没几个愿意学了。”蒋海华有些感慨。
在蒋海华看来,白蚁是害虫,同时也是一个在地球上存活了2.5亿年的物种,要彻底灭绝它们,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做到。“我最怕的就是客户急切要求采取一切非常手段对白蚁斩尽杀绝。我们不能因为治理白蚁而罔顾环境保护,还是应当寻找更为自然、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4
长期战斗
时下正是白蚁繁殖的高峰期。每当天气闷热、大雨前后的傍晚,大量有翅白蚁从巢穴中集中飞出,趋光飞入建筑物内,跌落地面后,翅膀脱落、雌雄配对,然后找到阴暗潮湿、隐蔽而又有食料的地方筑巢繁殖,厨房、卫生间等潮湿地带和木质家具是它们的最佳“落脚点”。
白蚁喜欢从里到外吃木头,如果木头被敲击时发出空洞的声音,表明内部很可能存在白蚁;建筑物的地基附近或者门框、踢脚板、木地板、墙裙、楼梯、天花板出现“泥被”和“蚁路”,也意味着白蚁已入侵。
对于这些知识,仇军强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解,遇到上了年纪的居民,他就大声贴着耳朵讲,告诉他们发现家中有白蚁迹象,如何保护好蚁害现场,避免随意搬动、破坏蚁路、蚁巢,也不要自己用农药、杀虫剂等药物去喷洒,或用火烧、用热水浇烫,否则白蚁四处逃散迁移,增加灭治的难度,达不到整巢灭杀的目的。
仇军强(右)和同事在清理民居蚁巢
为了更好地防蚁,仇军强建议市民可以安装纱窗纱门,室内保持干燥避免积水,及时清理杂物。另外白蚁有翅成虫具有趋光性,若开灯发现白蚁,可以在窗台上放一盆水,使白蚁误以为是灯光而落入水盆。
全世界已知白蚁有3000余种,我国已知白蚁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土木栖的家白蚁(也叫台湾乳白蚁)、土栖的黑翅大白蚁、黄翅大白蚁等。据美国科学家电脑模拟分析,以白蚁的个体重量1克来计算,白蚁数量是人类总数的50万倍,这的确是个惊人的数字。同时,白蚁的繁殖力也很惊人,正常情况下,每只蚁后一昼夜产卵超万枚,一生产卵约5亿颗。
从上世纪末开始,上海的灭蚁所等专业机构和队伍陆续转制分流,白蚁防治转向市场化运营,原有人员主要转为从事建筑物白蚁防治工作。
由于绿化行业白蚁问题出现较晚,绿化养护单位目前大多缺乏专业的树木白蚁防治队伍,部分地区依托房管部门的白蚁防治队伍进行防治,但技术上大多沿用建筑物白蚁防治中的区域化防护技术,总体防治力度不够,无法有效灭治树木白蚁,导致城区大部分树木白蚁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最重要的是给居民信心。白蚁防治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人类和白蚁的斗争从未停止。”仇军强说,白蚁主要危害砖木结构的老房子以及老房子周边树龄较大的古树,但随着旧区改造的规模化开展,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逐渐被拆迁、改造,白蚁的栖息场所不断减少,种群向周边植物转移,这也是行道树白蚁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白蚁治理需从源头抓起,各方齐抓共管,蚁害才会明显下降。”
作者:杜雨敖(新民晚报·新民眼工作室)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