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闻佳 李晨琰
在日本,一种名为“食人菌”的疾病蔓延,感染已突破千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在我国,有没有相关报道病例?如何避免这一疾病?眼下正值暑期出国游高峰,如何安全出游?记者就此采访沪上医学专家。
6月11日,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宣布,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患者数量在日本激增。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报告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病例数累计破千,达到1019例。
据悉,链球菌的名字是在1884年命名的。其中,A组链球菌是一种可引起各种疾病的细菌。这些疾病中,有些可能是表浅的疾病,如咽炎和脓疱病(一种皮肤病)。这种细菌的一些菌株引起的感染也可以导致高致死率的疾病,比如坏死性筋膜炎和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可能导致多个器官系统衰竭。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死亡率很高,约30%,它也因此得名“食人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A组链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的增加已引起科学界和医学界的关注。通过对这些疾病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希望能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减少这些严重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对于此类疾病,该如何治?医生介绍,普通的A组链球菌感染通常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即可,但侵袭性严重的A组链球菌病患者需要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那么,国内是否发现了病例?“目前,感染科还未有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收治病例。”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主任黄琴告诉记者,A组链球菌除引起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坏死性筋膜炎外,还可引起猩红热,这在国内更为常见。此前感染科便收治了两例出现发热、咽痛、出疹等症状的年轻患者,经排查诊断后,确诊为猩红热,予以隔离抗感染治疗十天后治愈出院。
王新宇表示,链球菌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建议公众要定期洗手、坚持“咳嗽礼仪”、必要时佩戴口罩等,这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此外,用肥皂和水或消毒酒精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在处理食物前和上厕所后及时洗手,也很重要。
正值暑期出游热,有市民问,还能愉快地出去玩吗?王新宇表示,对健康人群来说,因为担心链球菌感染限制旅行,甚至一直待在家里是没有必要的。
在暑期出游的健康准备方面,建议关注不同地区正在暴发的传染病和季节性传染病,比方南半球正值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例如流感)可能高发;南亚、东南亚国家正处夏季,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高发;去非洲旅行,需要注意防疟疾等。对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避免蚊虫的叮咬是避免感染的第一步。
上海市疾控中心提醒,跨境出游、工作时,提前了解当地情况并做好针对性防护措施很有必要,比如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在非洲等区域持续流行,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归国后应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排查。
来源:文汇报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网

2亿获赞 455.5万粉丝
中国经济网,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经济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