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揭晓的《2024新财富500创富榜》上,王健林、王思聪以1408亿元的总持股市值,从去年的第25名重新回到第9名,也成为前10名中唯一的地产企业家。
过去一年,万达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直在“卖卖卖”,包括数十家万达广场、万达电影,全部摆上了货架。
为了让万达活下来,王健林不惜“断臂求生”,而如今按照万达集团的净资产计算,王健林的身价反而大涨了,成为了中国地产的首富。
今天地产君就来聊一聊,万达的危机真的解除了吗?
01
在中国商业地产领域,万达曾是无可争议的巨头,万达广场也是城市商业地标般的存在。
这一切都要从万达坎坷的上市之路开始说起。
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因此,“退H回A”成了王健林的新目标。
也就有了“私有化退市”,但此次退市使用的资金是从投资机构融资得来的,而融资成功的条件是要签“对赌协议”,即:“万达在2018年8月31日之前完成A股上市,否则就要高价赎回股份”。
屋漏偏逢连阴雨,2017年左右,万达也陷入了债务危机,彼时,万达的债务一度高达4200多亿元。
最终,2021年,腾讯、苏宁、京东、融创、太盟等22家企业以投资者的身份,380亿元收购了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
可惜,王健林又一次失败了,珠海万达商管两年递交4次招股书,都没有闯关成功。
今年3月份,太盟等投资人再次入资600亿元,获得了大连新达盟60%的股权,此前的“对赌协议”正式结束。
但这次引入新战投的代价是,大连万达商管对珠海万达商管的持股比例从78.83%降至40%,这也意味着,王健林失去了对珠海万达商管的绝对控股权。
02
按理说,暂时解除了“对赌危机”,并拿到600亿元后,王健林与万达都能好好喘口气了。
可事实是,万达“卖卖卖”的步伐仍旧在持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万达已累计出售16座万达广场,其中,不乏很多一二线核心城市的万达广场。
万达不惜折价出售核心资产,除了一直以来加速向轻资产转型的既定战略,更多的是“断臂求生”的无奈。
2023年以来,大连万达商管的营收虽然有所上涨,但是,净利润从2022年的125亿减少到了2023年的85亿元。
同时,1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23亿元,同比下降了超5成。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面临的挑战。
2023年末,其现金短债比为0.53,现金远远无法覆盖当前的流动负债。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大连万达商管却拿出了一部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2021年,万达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从上年的60亿元飙升至190亿元,到2022年又升至285亿元,2023年又增加了近80%,达到了512亿元。
万达最大的困难是现金无法覆盖债务,而卖资产还债,很容易遭到打压挤兑,陷入资产大幅缩水的境地。
03
解除“对赌危机”,万达只是度过了最难的一关,但并未完全度过“难关”。
但是,今年5月,大连新达盟162亿元相关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三年,这是上述股权2个月内第二次遭遇冻结。
在如今的万达体系中,大连新达盟极其特殊,又特别重要。
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万达体育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38亿余元。
风险信息还显示,该公司存在3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3.4亿余元。
在艰难的2023年,大连万达商管的高层也处于动荡之中。
赵德铭辞任监事会主席及监事职务,张晶被聘任为监事会主席及监事;
陈汉文辞任独立董事职务,滕斌圣被聘任为独立董事。
深陷债务漩涡,迫使王健林开始“卖卖卖”,从以往“断臂求生”的魄力来看,他还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家。
此外,万达还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目前看来,万达的危机还未真正解除,王健林暂时还无法松懈。
关于今天的分享,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