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再次迎来一轮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温度可达37℃以上。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了解到,为了让乘客出行感受更舒适,车辆在运营发车前都会提前开启空调,运行中也会将空调保持在26℃。
今天(6月17日)上午,记者在龙潭湖公交场站看到,由于天气炎热,虽然还没到发车时间,但公交车也提前进站,打开车门让乘客上车乘凉。车队给公交驾驶员、安全员发放饮品和冰棍儿,还准备了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物资。
提前半小时开启空调,仔细检查车轮胎压
上午11点,北京室外气温已经达到35℃,根据天气预报,今天北京的最高气温将达到37℃,再次迎来持续高温天气。
在北京公交龙潭湖场站内,电车分公司第十车队116路公交司机李英杰提前将车内空调开启,原本被太阳烤得炙热的车厢内,温度很快降了下来。当车门开启时,乘客能明显感受到从车内吹出的阵阵凉气,十分舒适。“夏天我们会在车辆运营前提前半小时启动车辆,开启冷风,保证乘客进入车厢后感受舒适。”
除了车厢内要确保温度适宜,发车前对其他设备设施的例行检查也必不可少。李英杰说,遇高温天气,他们都要着重检查轮胎的气压是否正常,消除爆胎隐患。另外,雨刷器也是检查的重点。
驾驶员王超在发车前一边打开空调,一边调整、检查着空调的温度,随后他还走到车厢内的各个出风口前,摘下手套用手感受冷气温度是否合适,“我们车上也时常有老年乘客,大家的需求我们都要照顾到,不能太热,也不能过凉。”
116路公交驾驶员王超用手感受空调出风口吹出的冷气温度是否合适。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其实,更多的检查早已经提前进行。这段时间,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的公交“车医生”持续对车辆开展检修作业。其中,空调通风、散热冷却、车载设施的运行情况都是检查的关键,对车辆水箱、轮胎制动、尾气排放装置等热源部位及相关隔热设施也都会进行专项检查。
116路公交驾驶员李英杰在发车前正仔细检查车辆设备情况。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行车调度组织更灵活,提前开门让乘客上车乘凉
根据北京公交集团的防暑降温规定,当车厢温度高于26℃时,公交车将开启空调制冷。
为了给乘客带来清凉,除了提前对公交车的空调设备进行检修排查和清洁外,高温期间,北京公交还会完善高温天气下的应急预案,并对运营车辆的冷风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车辆空调设备始终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制冷效果。
根据天气情况,公交方面会调整线路运营方案,科学合理编制行车计划,调度组织更加灵活,适当压缩发车间隔,保障市民高温天气出行需求。同时,有条件的线路也会提前开门让乘客上车。
今天上午,记者在龙潭湖公交场站看到,由于天气炎热,虽然没有到发车时间,但公交车也提前进站让乘客上车乘凉。“公交车现在来得挺快,车厢里空调温度也比较舒服,还能提前上车坐着休息。”乘客于女士说,她早上趁着不算太热去公园遛弯,顺便到一旁的早市买菜,到了中午就坐公交车回家,她觉得虽然现在天气炎热,但坐公交出门感受也挺好。
6月17日上午,龙潭湖公交场站,公交车提前进站,让乘客上车乘凉。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车队为职工准备冰镇饮品,驾驶员每天主动“早睡”
除了乘客,公交企业也为一线职工准备了必要的防暑降温物资。
“师傅们辛苦了,快来领冰棍儿和冷饮,解解暑。”今天中午,在龙潭湖公交场站的休息室里,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第十车队党支部书记王霞正招呼着大伙儿,她挨个给进来的公交司机和安全员发放冰棍儿和冰镇矿泉水。记者注意到,有一些矿泉水特意整瓶冻成了冰。王霞说,由于司机师傅们跑一圈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如果水只是冰镇,一会儿就不凉了。
记者了解到,在这些公交场站,车队除了准备冰镇矿泉水、绿豆汤、菊花茶等防暑降温饮品,还会准备冰贴、风油精、清凉油等。同时,车队也会加强对司乘人员的身体检查,确保一线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公交车辆的运营安全。
王霞给驾驶员和安全员发放冷饮。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在运营间隙,不少驾驶员和安全员选择在开着空调的休息室内抓紧时间吃饭,这会儿也是他们每天上班最轻松的时段,不过驾驶员们没有时间彻底休息,吃完饭后还要尽早上车为乘客打开空调,并进行车辆出发前的例行安全检查。
由于阳光长期直晒,有一些驾驶员已经出现了季节性的皮肤敏感问题。记者看到,不少驾驶员都有自己的防暑对策,有的人选择戴上遮阳帽,也有人穿着长袖衬衫制服或者能防晒的冰袖,尽量给自己裹严实一些。
对于公交驾驶员而言,保证充足的休息是安全运营的基本要求。王霞告诉记者,特别是夏季人容易感到倦怠,驾驶员们几乎都强迫自己养成了“早睡”的习惯。多位公交驾驶员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第二天运营时能集中精力,他们每天很早便会休息。“即便不困,也会静静躺着,就是为了第二天驾车时能精力集中,确保乘客都能平安出行。”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354万获赞 662.5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