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需坚持国际化方向,但球员薪资与国内外联赛差异成制约。周琦等球员因薪资差距选择回国,即便国外打球机会有限,回国也能获得高薪及商业价值。球员发展需平衡联赛成果分享与薪资国际化。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球迷狂欢季#

北京时间6月14日,新华社发文点评《乔帅离任,中国篮球国际化方向不应动摇》的话题表示不管中国男篮主教练是外教还是本土教练,都必须坚持走国际化道路,这个观点相信很多人都很认可。但就球员很少走出去的话题,付政浩给出相关的点评。

付政浩说到:周琦去澳大利亚联赛打球后明显涨球,但他仍然选择回国打球,也跟薪资倒挂有关。在中国球员分享CBA联赛发展成果和薪资国际化、球员同水平同酬之间,篮球项目管理者需要找寻更佳的平衡点。

中国男篮前主帅尤纳斯在20年前就曾建议中国球员应该去欧洲联赛锻炼、提高,这一建议迟迟未能成为现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外联赛薪资倒挂的问题。塞尔维亚篮协副主席泰皮奇就说,你们的球员工资比我们的球员高得多,而水平显然不如我们,所以中国球员不太可能去欧洲发展。

对于付政浩这个观点,实际上可以从周琦离开NBA后,他分别在欧洲和澳大利亚获得的报价合同对比就是非常赤裸裸的例子。

2019年的夏天,周琦获得了一份欧洲联赛打球的合同,但薪资只有3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大概200万左右,对比到新疆开出的2000万合同完全是10倍的差距,周琦几乎完全没有考虑前往国外打球的计划。

周琦和新疆闹矛盾的时间段,根据周琦的社媒报道,他获得合同也没有超过50万澳元,就算是CBA工资帽压缩为600万人民币,周琦同样毅然选择回归到国内发展,甚至不惜与新疆打官司的地步。

以张镇麟,曾凡博等赴美球员的经历可以看到回国发展是大势所趋,他们在美国几乎是不可能获得NBA合同,也没有足够耐心在发展联盟寻找机会。回国发展能短时间获得高薪+代言合同,以及个人品牌的商业价值持续上升。

以张镇麟为例子,他回到辽宁效力,短时间成为辽宁绝对核心前锋,进入国家队训练和比赛。还有此前有媒体曝光的球鞋合同达到数百万级别,再加上辽宁送出合同,一个男篮国手能拿到千万级别的年收入,他们还会去考虑国外发展吗?

举报/反馈

狼叔评论

120万获赞 15万粉丝
腾讯体育签约创作者 前虎扑版主 16年开始从事体育自媒体行业
体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