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今年端午期间,赛龙舟火出了圈。6月11日,“端午后龙舟去哪了”成为热议话题。带着这一话题,大皖新闻记者到合肥少荃湖等地调查,了解到除了“藏龙”等民间习俗外,专业竞赛用的龙舟都放置在各个训练基地,等待着龙舟运动员们前来训练使用。合肥市龙舟运动协会秘书长朱道发介绍,随着龙舟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龙舟文化也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发展。

竞赛龙舟安放桥下 少荃湖龙舟训练基地即将开建

6月12日,微风习习的合肥少荃湖面上,一艘艘龙舟正安静地停靠在码头边,与不远处漂浮的红黄色浮球和距离标牌一起见证了两天前那场热闹非凡的龙舟竞赛。

12日中午,顶着炎炎烈日,大皖新闻记者在湖边见到了皮肤黝黑、身材壮硕的合肥市龙舟运动协会秘书长朱道发。当天上午,他和徒弟一起在这里整收龙舟,准备将参与竞赛的17艘龙舟安放在附近的一个桥墩下。

朱道发和徒弟一起用船只运送龙舟

朱道发告诉记者,由于目前的专业竞赛龙舟与民间传统龙舟在用材上有些差别,并不能按照“藏龙”的民俗习惯,将其埋在河底,“我们准备将龙舟都移到桥墩下,这样也不用担心日晒雨淋给龙舟造成伤害。”

少荃湖面上的龙舟赛道

据朱道发介绍,此次合肥龙舟比赛与往年不同,他们准备将赛道永久保留下去,将少荃湖打造成新的龙舟训练基地“参赛龙舟也将停在这里,为建设少荃湖龙舟训练基地做准备。”

在朱道发的带领下,记者乘船来到少荃湖中心,感受了一下今年端午龙舟赛的专业赛道。据了解,该赛道全长500米,均采用国家级标准的浮球。在少荃湖龙舟训练基地建成后,这里也将成为运动员训练、市民体验龙舟文化的专业场地。

因一场比赛结缘 坚持弘扬龙舟文化三十余年

提及合肥市龙舟运动,朱道发是不可绕开的“摆渡人”。

朱道发曾是一名专业运动员,1987年,朱道发代表安徽队在第六届全运会上拿下了赛艇项目双人双桨2000米的银牌,这在当时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他与龙舟的缘分源自他在1988年“客串”的一场比赛,当年,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在湖南岳阳举行,安徽队要参赛,朱道发被征调入队,就此开始接触龙舟运动。

那次比赛的场景深深地镌刻在朱道发的记忆中,三十多年始终难以忘记。“当时岳阳是只有20万人口的城市,但比赛时观众竟来了超过20万人。比赛时观众的热情更是让人难忘,老百姓自发地参与进来,身体力行地弘扬传统文化。有人拿着小盆、坐在竹排上,上面放着鸭蛋、粽子,一边划一边说着,还将粽子、鸭蛋缓缓地放进水里。这让我觉得赛龙舟这一传统文化太有魅力了,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一场比赛让朱道发热血澎湃,赛后他们乘坐的大巴花了3个多小时才离开拥挤的人群。在朱道发看来,赛龙舟并不仅仅是划桨的运动员的比赛,还是鼓手、舵手甚至场边观众的比赛,“这种全民参与的运动才是优秀的运动。”

合肥龙舟协会组织开展龙舟文化进校园活动(受访者供图)

2015年,在朱道发的积极争取下,合肥市龙舟运动协会正式成立。多年来,他积极学习龙舟文化、龙舟竞赛知识,在他的悉心培育下,安徽涌现出多名出色的龙舟运动员,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到龙舟运动,越来越多的团体开始参与龙舟竞赛。

龙舟文化得到传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龙舟运动

6月10日,合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龙舟比赛暨2024年合肥市端午龙舟赛在合肥少荃湖举行。炎炎的烈日并没有阻挡市民的观赛热情,比赛现场鼓声阵阵,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紧张激烈的赛事,让站在一旁的合肥经济学院龙舟队主教练刘杨为他的队伍紧紧捏了一把汗。

2023年端午节期间,合肥市龙舟运动协会主办的长三角城市龙舟邀请赛暨端午龙舟赛在合肥天鹅湖开赛,那是刘杨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龙舟,现场观众的热情和龙舟比赛激情的氛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年10月,少荃湖合肥市大学生龙舟联赛开赛,合肥经济学院龙舟队首次报名参赛,刘杨作为主教练也是首次参与到龙舟赛事中来。

合肥经济学院龙舟队进入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合肥经济学院龙舟队努力训练,积极参加全省各级及全国的比赛,成立不到一年便屡次取得优异成绩。6月10日,在本届合肥端午龙舟赛上,队员们不负众望,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我们的龙舟队已经成为学校师生最为骄傲的体育运动队之一。”刘杨自豪地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在今年端午的龙舟赛事中,也不乏一些已经拥有充足比赛经验的队伍,安徽新华学院副教授王军所带领的龙舟队就曾在过去几年间参加了数十场国内、国际龙舟赛事。

王军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该校龙舟队正式成立于2019年,同年便取得了中国合肥长三角城市龙舟联谊一等奖的优异成绩。王军坦言,龙舟运动的训练其实极为辛苦,在龙舟队成立前期,由于缺少相应设备,队员们只能在板凳上进行模拟训练。“随着人们对龙舟文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学校也更加重视队伍建设,我们现在也拥有了自己的龙舟,平时可以在学校里的湖泊上进行训练。”

安徽新华学院学子们参加龙舟比赛(受访者供图)

在王军看来,赛龙舟代表着“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竞技精神,“龙舟并不是一个人的运动,而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的体现,在训练、比赛的过程中,队员们的友谊得到升华,体格得到锻炼,也体现出年轻人的精神面貌。”

继续发扬继承 在龙舟运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赛龙舟在我国已流传2000多年,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年端午期间,多地龙舟赛事登上热搜,引起全国人民关注。

朱道发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目前合肥已建设了多个龙舟训练基地,龙舟文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体育竞赛过程中带来的震撼感,还因为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具有非凡的魅力,“龙抬头、龙舟哨、画龙点睛、藏龙,龙舟运动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赛事,运动中还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让人在生活中充满着正能量。”

在龙舟比赛之余,朱道发自己也喜欢研究一些与龙舟有关的情况。在合肥市肥东县,有一位叫杨能兴的70多岁老人曾拉上几位老伙计联手制作了两条传统龙舟,用材讲究,龙头、龙尾、龙衣美轮美奂。2018年,朱道发还邀请这些老人来到龙舟比赛现场进行表演。

肥东县几名老人制作的传统龙舟(受访者供图)

6月12日下午5时,朱道发和徒弟将一艘艘龙舟有序地排列在少荃湖一桥墩下。谈及“龙舟去向”登上热搜的话题,朱道发表示,这恰恰体现出赛龙舟等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我们更应该继续发扬团结向上的龙舟精神,让龙舟运动顺应潮流,健康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 摄影报道

编辑 崔恒

举报/反馈

大皖新闻

5798万获赞 91.6万粉丝
真相·真情·真理
新安晚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