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排开始时,已经是晚上9点。科学家、科普博主和95后非遗博主聚在巨大的水缸前,排演一场名为“闪电浴缸”的科学实验。现场聚集了很多在附近遛弯儿的大爷大妈。他们常常在这里跳广场舞,今天见到这么大的阵仗,不禁有些好奇,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一刻。片刻闪亮的快门,如同瞬间的微光,让周围的夜晚明亮了一些。
这是抖音科学夜排练现场。6月1日晚,这场晚会正式播出。9位科学家参与,国乐演奏家、非遗博主、魔术师、相声演员等各界嘉宾联袂呈现,为观众贡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观看人数超过520万。
晚会之前,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给活动写了一首诗。很多网友对这位科学家并不陌生。他曾凭借爱情物理短视频出圈,让“中科院物理所”抖音号涨粉百万,最近更是连续三年参加抖音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跨年演讲,奉上长达3、4小时的分享。
这首诗题为《信使》。概念源自四百年前,天文学家伽利略记录并撰写了第一批望远镜天文观测的文章《Sidereus Nuncius》,常译作“星际信使”,即来自星星的信息。作者在诗里借用了很多光学现象与原理,比如玻尔兹曼的熵公式,以及相对论的光锥。
在《信使》的结尾,曹则贤引出了一群“痴情的追逐者”“狂妄的破译者”,指向那些试图揭示自然密码的科学家,希望将知识传递给大众的科普作者。而在抖音科学夜现场,这些追逐星辰之光的人,和更多被光照亮的人群,成了这首诗最好的注脚。在这个以好奇为名的夜晚,他们像是共同经历了一场飞向月球的冒险。
从火山到月球表面
你从宇宙的深处来
从原子的深处来
你慷慨地从太阳喷薄而出
——《信使》
火山学家刘嘉麒院士已经83岁了,研究地质学数十年,脸上的褶皱像是微型的山脊。他跑了大半辈子野外,见识过最最绚丽的火山喷发夜景,曾在火山喷发现场忍着炙烤,给1000多摄氏度的岩浆测温,也曾在火山突然喷发时遭遇险境。
录制开始前,刘嘉麒院士换上了出野外经常穿的那件外套。在VR技术的作用下,他脚下的舞台和背后的幕布映射出不同的场景,从火山喷发现场到青藏高原,再升到太空,抵达月球上的死火山口。场景变换和调整的时候,给人一种轻微晕眩的感觉,但他并不在意。
刘嘉麒院士分享的主题是玄武岩。这是一种火山岩,由火山喷发时的基性岩浆冷凝而成。在拉丝技术发明之前,这种岩石主要用来铺路,经过特殊工艺拉丝后,仅有头发丝五分之一的细度,却有着钢铁一样的强度,变成了耐高温、轻巧的纤维材料,可以用来做航天服。月球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火山喷发,也有大量的玄武岩。可以想像,未来到月球建造基地也用得着这种纤维材料。
晚会开始前,刘嘉麒院士还参与了抖音达人@开普勒星人的视频策划。虚拟世界里的他穿着航天服,在月球的火山口进行野外考察,遇到了参加抖音科学夜夏令营的学生们,给孩子们讲解玄武岩的作用。
科学也可以很潮儿,为了跟年轻人对话,这位83岁的老科学家愿意接受这些新事物。而他的和善慈祥也折服了很多网友。在抖音上,他是网友口中的“火山爷爷”,有157万粉丝。他习惯性地称网友们为“孩子们”,像邻家老爷爷那样亲切。
两个月前,他的短视频被关注后,大量年轻人自发在评论区呼朋引伴,给更多人推荐这位院士的账号,粉丝一周增加了上百万。有人说,互联网的意义具象化了。由于太多人在院士的评论区提问,网友们调侃大家像是“葫芦娃”,追着喊“爷爷爷爷”。
4亿年前的回响
是你迅捷的锥连接了历史与未来的吧?
——《信使》
在晚会现场,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卢静分享了4亿多年前的古鱼类演化史。
40年前,女科学家张弥曼先生将一颗3厘米的鱼骨化石磨成500片,最终确定人类的起源为肺鱼型类。卢静的导师朱敏院士是张弥曼先生的弟子,三代科学家见证了跨越数十年的学术接力。卢静在演讲中提到,新技术给古生物学研究带来了变革,原本复杂的磨片工作现在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以完成。
新的技术不仅改变了科学研究的方式,也改变了科学普及的样貌。2019年5月,卢静和同事在吃完鱼、鸡、牛蛙等食物后,把骨头重新拼起来,短视频受到了网友的喜爱,点赞超100万。这让她萌生了用新媒介做科普的想法。最近一段时间,她的导师朱敏院士开始在抖音上做科普,迅速吸引了70多万网络学生。
和卢静追逐古鱼类演化不同的是,另一个年轻人将目光放在了太空。刘博洋是一位“90后”天体物理学博士,在抖音有25万粉丝。他凭借自主开发的光学跟踪技术,成功拍出高清的中国空间站特写影像,并用短视频记录中国空间站的“成长”。晚会现场,他以《夜空中最亮的星》为题,分享了自己追逐空间站的经历。
在抖音科学夜,刘博洋见到了一位物理学前辈——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她今年74岁,在抖音上有500多万粉丝,被称为“科学姥姥”。晚会现场,吴姥姥与国乐演奏者方锦龙、北京民乐团副团长宋艺博来了一场跨界联动。她使用的是从福建科技馆跨越千里借来的“无皮鼓”,没有鼓面,却能借助光电传感器技术“凭空”发出声音。在《十面埋伏》嘈嘈切切的琵琶声中,吴姥姥配合打出了千军万马的鼓声。
在和艺术家的跨界联动中,吴姥姥展现了浪漫活泼的一面,这也是她的短视频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作为科学工作者,她又有着非常冷静、理性的一面。
彩排现场,吴姥姥与方锦龙尝试借助共振原理,用唢呐的声音震碎一盏玻璃杯,但实验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久经实验”的吴姥姥立刻准确分析出了其中的原因。她还安慰工作人员说:实验就是这样,失败是很经常的事,重要的是失败后能够分析原因,用科学的方法去调整。
在及时调整实验装置后,玻璃杯在共振的作用下应声而碎。
与闪电的正面碰触
你是那样的轻盈
在界面上偏折
在边缘处弥散
在遮挡的正中央绽放笑嫣
——《信使》
当“人造闪电”开始舞动的时候,女主持人和“95后”非遗博主九月都情不自禁地身体后倾了一下。
九月是一位“95后”非遗博主。她曾奔赴驻马店,在1600度的铁水下打出漫天的火树银花,也曾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东北,花费十余天雕凿出一条晶莹剔透、宛若神明的冰龙。而在抖音科学夜,九月又解锁了一项新技能——徒手“驯服”闪电。
接到邀请的时候,九月以为科学夜看中了自己的才华,到了现场才知道,实际是看中了自己胆子大。当被问到接触闪电是否害怕的时候,九月回答说:“害怕,不过我相信科学。”
实验之前,九月化身北交大副教授陈征和人大附中李永乐老师的学生,学习实验背后的物理学原理。录制现场,节目组准备的特斯拉线圈能发出100万伏的高压电,引出的闪电电弧最高可长达2米。九月穿上铜丝衣、走进高达2米的盐水玻璃水缸中,伸出手与“闪电”相接。
临近凌晨12点,“闪电浴缸”实验排练终于结束,周围的观众才不舍地散去。因为他们的在场,这次室外实验有了特别的意义。
在很大程度上,九月和李永乐老师一样,也是“信使”的一员。这位“95后”女孩似乎从不被边界所束缚,把生活的每一刻都活成特别的瞬间。她面对的是最广大的群众。晚会结束后,九月将实验以短视频的形式发布在抖音上,仅仅2天时间,观看人数便超过千万。
尾声
我们,你痴情的追逐者、狂妄的破译者
一点也不理解你
但你赐予我们的与日俱增的困惑
定会让人类的前途愈加辉煌。
——《信使》
晚会录制结束后,曹则贤在休息室遇到了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老朋友戴伟博士,两人来了一个盛情的拥抱。戴伟是英国人,今年64岁。这位“洋教授”不远万里,在中国从事教学和科普26年,走遍了各地乡村学校,在抖音也有上百万粉丝。
为了本次演出,戴伟带了一条写满中文化学符号的领带。俗话说,物理化学不分家。曹则贤和戴伟提起,等有时间了,可以找个合适的场合,两人一台戏,物理化学搭配演出。
像他们这样的科普工作者,在抖音上有30万之众,其中不乏两院院士、高校教授,也有擅长实验的中小学老师。无数的星星汇聚成星光,构成了这个夜晚最闪亮的部分。
如想了解更多,可以在“抖音集团”抖音号观看完整版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