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康枫林 多元善治”——“15分钟社区生活圈”学习交流现场会举办。现场,辖区内社区食堂就餐卡的“一卡通用”功能正式上线。
近年来,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长者食堂实现了辖区五个片区的全覆盖。社区食堂以其实惠的价格、丰富的菜品受到广泛关注,更获得了辖区老年人的一致好评。但居民普遍反映存在“就餐卡不通用”“一人持多卡”等困扰问题。
如何打通五个社区食堂的收银系统是实现“就餐一卡通”最核心的一环。对此,枫林街道积极响应居民需求和期盼,整合各供应商资源,积极打通“自家围墙”。“在正式上线之前,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多次的安全检查和压力测试,上线后还通过系统对安全账户进行实时监管,实现了‘一卡通’便利的同时也守住了居民的钱袋子。”枫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延伸优质社区服务,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
在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进一步深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急难愁盼”民生难题,实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自2023年以来,枫林街道在宛南、西木、天龙三个片区,打造了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生活盒子”。在“生活盒子”近一年的探索与运营过程中,街道深入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的建设工作,切实提升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活动现场,“老友季·新朋友——32+行动”正式发布,将“生活盒子”优质应用场景延伸到32个居民区,在运营过程中持续提炼契合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以“生活盒子”为轴心,打造社区“嵌入式”服务场景,推进“生活盒子”公共服务纵向拓展。
“这也是为构建社区和服务阵地之间双向奔赴的亲密关系,更好地激发社区活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枫林街道党工委书记苏小超这样注解。
近期,枫林街道还结合实际情况,在近一年运营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探索“生活盒子”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在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生活盒子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汇编》,内容涵盖了“部门联管”“运营联管”“居民联手”“资源联通”“安全联控”等五大板块,以此来推动“生活盒子”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确保“生活盒子”这一谋民生之利、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的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能够长期、安全、健康、高效地运营。
结对共建聚合力,画出和谐社区“同心圆”
为进一步夯实“健康枫林”品牌建设,街道持续发挥属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拓展“聚枫行动”成员单位和服务内容。通过持续对接社区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以社区“1+1”结对工作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及时精准地为居民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实现区域单位优质资源的再辐射、再共享,赋能社区治理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音乐学院、瑞康口腔3家单位分别与枫林街道阳光之家、枫林街道未成年人工作保护站及枫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共建成功结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特点,释放社区共建“拼图效应”,描绘幸福枫林新图景。
下一步,枫林街道将继续围绕“五宜”的目标愿景,持续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行动,丰富家门口优质、便捷、舒适的“生活盒子”,构建网络化、无障碍、功能复合的公共服务网络,激发社区空间活力,丰富社区生活体验,实现城市公共资源精细化、个性化的配给。
作者:王宛艺
文:王宛艺图:采访对象供图编辑:单颖文责任编辑:王嘉旖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文汇报

1338万获赞 88.7万粉丝
华文世界高品质阅读平台
文汇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