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十条”发布之后,湖北省及武汉各区接连发布楼市新政。

配合武汉楼市“一区一策”的部署,据大刚观察(DGbeacon)统计,目前经开区、汉阳区、硚口区、东湖高新区、洪山区、江岸区分别发布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正式文件。东西湖区、江夏区则发布了涉及房地产的人才引进政策。

在住房“以旧换新”的大背景下,目前,全国已有60多个城市围绕“以旧换新”制定政策。

武汉的特色在于,用更大的力度接纳人才,并鼓励市场交易。

当前,60多个城市加入了“以旧换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政府通过平台公司收购旧房用作廉租房、人才房等,消费者支付尾款买新房,也即“收储”。

政府搭建平台,鼓励中介等机构协助消费者卖旧买新。

政府给予契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补贴,鼓励居民卖旧买新。

存量房屋交由政府统租,由此获得政府指定机构支付的一定年限租金,并将其全部用于购买商品房。

要讨论哪种模式适合武汉,就要先探究“以旧换新”的缘由。

5月17日召开的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指出,相关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资金困难房企解困。

另外,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可以看出,降低库存、盘活流动性是新政最终所指,当然,前提是要结合地方实际。

截至目前,针对以旧换新,武汉的方案是“一区一策”。

比如,近期硚口区发布了首个通过“收储”换新房的案例;

紧随其后,经开区、汉阳区、硚口区、东湖高新区、江岸区陆续发布了中介、房企主导的“卖旧买新”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正式文件中仅硚口区明确提及了鼓励平台公司收购二手房的模式。东湖高新区、洪山区则在涉及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中适度提及。

纵览武汉各区的政策,可以看出,人才安居和市场自发调节是调整重心。

武汉为何不大刀阔斧地“收储”,或许与人口有关。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公报,常住人口总量排名的前15个省份中,13个省份的常住人口都在下降。这就包括了中部5省:河南(-57万)、湖南(-36万)、江西(-13万)、安徽(-6万)、湖北(-6万)。这是中部多年来首次出现常住人口集体下跌。

但湖北、安徽虽然的常住人口虽然在下降,却仍实现了人口净流入。湖北去年净流入了12.4万人口,是中部6省中表现最好的一个。

《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超大城市增加了3个,其中就有武汉。武汉城区总人口达到1080.64万。

从长期看,楼市的变换与人口密切相关。就目前来看,武汉的人口形势或许还没有十分急迫。

其实,“收储”是一种常见的经济调控手段。往年,当猪肉、粮食甚至土地面临滞销时,政策层面都会鼓励平台公司进行收购,稳住价格。

在地方新政中,郑州的“收储”行动引发热议。郑州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先行在金水区、郑东新区等区域进行试点,收购二手住房500套,还计划逐步在主城区全面实施,全年收购5000套。

中指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政认为,“收储”的效果或许会立竿见影,但也需要相当大体量的资金成本。另外,收来的房子租金回报率如何,资金从哪里来,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指院的研究显示,这种模式虽可减少购房者时间成本,增加可选择项目范围,建立房源库等。但从地方国资平台情况来看,当前不少地方国资平台可用资金有限,难以大规模收购二手房,且收购的存量房较为零散,也为后续管理增加了难度。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表示,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克而瑞研究中心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提到,过往,地方财政、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城投平台自筹资金是三大资金来源,但规模终究有限。如今,3000亿元将成为新的资金来源补充,“但需要指出的是,千亿资金规模仍不足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行政府收储,据估算达成这一目标所需资金可能超过5万亿。”

克而瑞认为,政府收储模式可能并不会大规模铺开,大概率只会在高库存且保障性住房缺口较大的城市和区域落地。

第一财经统计过去14城收储商品房的资金来源渠道,发现除了来自于央行的“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还有不少城市选择努力自筹资金。

比如郑州过往的收购资金来源为20%的项目资本金加上75%的银行贷款,剩下缺口的则来自于财政补贴、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等;苏州收购资金来源为各区县地方国企资金;长沙则使用了公积金增值收益。

尽管未大规模“收储”,武汉稳住房的决心依然清晰。

武汉是楼市新政后全国首个下调房贷利率下限的城市,也是首个落实下调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的城市。

目前,武汉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商贷利率、最低首付比例,都处于历史最低期。

武汉还积极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直接给予现金购房补贴。

而早在5月初的“汉十条”中,武汉就针对“卖旧买新”提出了特色化方案。

例如,武汉探索出了支持房企主导的“换新购”的模式,通过购房者分别与开发企业和经纪机构签署协议,最终实现“开发企业为购房者锁定意向房源90天”。

汉阳区遴选了10家房企的11个项目作为“以旧换新”专用房源包,为改善型需求群体提供优质的精品房源。

5月,武汉新建商品房成交备案7749套,环比上涨10.78%,成交面积环比上涨31%。

目前,“卖旧买新”也是湖北省政府层面推出的工具之一。

5月22日,湖北省住建厅联合多部门推出新政,支持国有企业收购二手住房,为卖旧买新“搭桥”;鼓励开发企业、经纪机构、购房人三方联动,实现旧房“先卖”、新房“优买”;进一步加大对住房“以旧换新”的财税支持。

在供给端,湖北鼓励高品质住宅开发,对架空层、空中花园等给予免计容奖励,优化阳台、入户花园等设计规范,支持企业建造好房子。此外,对于盘活存量用地与商办物业,也有“收回—供应”“商改住”“商改公”等定向精准的支持措施。

新政见效,等待时间验证。

【来源:九派新闻】

举报/反馈

九派新闻

3.4亿获赞 399.7万粉丝
只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
九派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