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土交通省日前通报说,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铃木5家日本车企在量产认证申请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和舞弊行为。上述日本车企生产的38种车型存在认证欺诈问题,其中32款已停产。
日本车企集体造假
日本国土交通省6月3日的通报显示,涉事的五家日本车企涉及碰撞数据造假、发动机功率测试舞弊、刹车测试成绩造假等。
涉事5家车企的38种车型存在以下问题:
·丰田:提交碰撞测试的虚假数据等。
·马自达:篡改发动机功率测试的控制软件等。
·雅马哈:在不合规条件下进行噪音测试等。
·本田:在噪音测试的测试成绩表上进行虚假记载等。
·铃木:在刹车测试的测试成绩表上进行虚假记载等。
受日本国土交通省通报存在测试数据造假问题的影响,日本丰田、马自达公司于6月6日起暂停合计5种涉事车型生产。其中,丰田公司将3种车型的生产暂停至本月28日;马自达公司也暂停了被通报的2种车型的生产。
6月6日,丰田的“卡罗拉菲尔德”“卡罗拉爱信”“Yaris Cross”3种车型暂时停产,马自达的“Roadster RF”和“马自达2”面向日本国内的生产也暂停。
日本车企“工匠精神”成纸面雕花
“工匠精神”曾一度是日本人对日本本土工业、工艺等行业引以为豪的象征,过去代表着日本制造业行业从业者在追求产品品质、功能性的极致价值观。
但当日本民众得知日本车企集体造假的情况后,发出既惋惜又惊愕的感叹:“这是决不能原谅的。没想到优秀的汽车企业会这么做。”
当日本车企不再重视质量,转而开始钻营如何让产品的纸面报告“看上去”“说起来”好看、过得去,“工匠精神”俨然成为纸面雕花。
若不是在去年12月日本丰田子公司大发汽车被曝出测试数据造假,进而引发如今的全行业“爆雷”,日本汽车行业的“花”恐怕还将继续“雕”下去。
2023年12月,日本丰田子公司大发汽车被曝碰撞测试数据造假,该公司宣布全面停止所有车型的出货。
一石掀起千层浪,随后大发汽车在日本国内的4家工厂全部停产。
日本汽车制造业问题频出
但这次日本多家车企的“爆雷”其实早有征兆。
2023年12月,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就因日本电装公司的燃油泵质量问题宣布召回超113万辆汽车,涉及26款车型。
更多统计数据则显示,2020年至2023年间,仅日本电装公司一家的燃油泵质量问题已导致日本国内召回近383万辆汽车。
而在2023年11月,日本本田公司被曝出安全带隐患,在美召回超30万辆汽车。
同月,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又因脚踏式驻车制动存在故障等问题,宣布召回超58万辆小型乘用车。
更早的还有在2016年,三菱汽车承认,在62.5万辆微型车的燃效测试中造假;2017年,日产汽车和斯巴鲁相继被报道出让无资质人员参与车辆出厂检验;2018年,日产汽车和斯巴鲁以及铃木、马自达和雅马哈又都被报道出篡改燃效及尾气排放测试数据......
日本神户国际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中村智彦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日本车企已多次被曝光存在数据造假和其他不当行为,但他们仍认为自己较其他国家的车企生产品质更高,遵循的标准更严苛。“这种自负导致了不遵守规则的现象,这就是傲慢。”
日本制造业积弊既“深”又“远”
若不是去年大发汽车公司的一家“爆雷”,揭开了日本车企集体造假的大幕,或许这些日本车企还能继续一边怀着傲慢的心态,一边自欺欺人。但有关数据显示,这次日本车企的集体“爆雷”所造成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截至今年5月,日本8大汽车制造商供应链涉及的公司总数为5.9万家,总交易额约为41.9万亿日元,仅丰田的供应链就包含3.9万家公司,交易总额达20.7万亿日元。另据日本汽车工业会统计,在全部制造业中,汽车行业约占行业出货量的20%,包括零部件在内的研发支出占比近30%,都是制造业中占比最高的。包括关联产业在内,汽车行业从业总人口超过550万。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车企集体陷入造假丑闻恐将对日本汽车产业和日本经济带来冲击。
一名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还在担忧这些涉事的日本企业和日本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他评价说:“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诸多日本消费者都表达了他们对日本车企造假无法容忍的态度。众多日本国内外媒体和专家及学者甚至表示,日本产品质量认可近年逐渐崩塌。比起担忧所谓的产业发展,未来日本车企该如何自处、求生,或许是日本政府和企业当下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综合:上海证券报、央视新闻
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