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算算大学毕业生这笔账!
2024年将有1179万大学生进入社会,这就需要1179个工作岗位。

2024年即将退休的老人是64年前后出生的男性,以及74年前后出的生女性:

63、64、65年出生人口分别是2934万、2721万、2679万,平均按2700万;

73、74、75年出生人口分别是2447万、2226万、2100万,平均2200万;

按男女人口比例大概是104.5:100,
64年出生的男性约:1400万,
74年出生的女性约:1050万,
按30%的就业率,男性退休人数460万;
女性退休人数是350万,合计是800万人,
实际60,70年代的就业率远远达不到30%,加上有提前死亡、移民、延迟退休等因素吧,估计真正在2024年退休的人应该在700万人左右。

从这张图就能明白,2000年以前的就业率有多低了。

按每一个退休的人补一位毕业生,就还剩下479万人待业,以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很多企业都在压缩人工成本,不要说增加工作岗位,能维持原有人数实属不易了。

再说体制内、国企,刚毕业的大学生能马上补进去的可能性很小,早就是有人候好的,除了少数关系特别硬的人和少量特殊岗位外,意味着待业的人群一定不止479万,就算500万吧。

如果国家优化就业政策,扶持小微企业,或许还能解决部分人的就业,从我们目前周围的就业环境来看,实体经济一片萧条、小微企业生存艰难,甚至大量的小微企业倒闭。

通过这种方式消化毕业生的空间非常有限,这500万毕业生该何去何从:等待机会、创业、进入服务行业,比如快递、外卖、自媒体、直播将成为他们的最后舞台。

这些本来是一个初中生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确有大量的大学生瞄着这个市场,他们真的不愿意这样做,但是被逼无奈,得求生存,得让自己先活下来,这就是现实。

你想想20年前,一年的大学毕业生一共就不到300万人,按一般的本科率计算也才150万,只相当于现在毕业生的零头,你说好不好找工作?就算剩下的150万大专生,也随便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

这就有人纳闷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这么大面积的大学扩招呢?目的是什么?

2000年左右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政策,最原始的目的是缓解下岗危机,延缓就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

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下岗危机当时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只是随着资本的逐渐渗透,大学已经不再是培养人才为第一目的了。

你会发现大学扩招并非是原来传统重点大学的扩招,而是以增加很多民办高校的方式来扩招。而传统的重点大学,录取人数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反而在本科录取人数上在逐渐减少。

他们的培养对象从原来的本科生,到现在的硕士、博士生,从我们每年的考研人数就能看出了,研究生规模都赶上我们当初的本科生规模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思想准备,现在的大学生,实际除了985/211及部分双非高校的毕业生外,就业压力肯定是很大的。

一方面,人的欲望在增加,对工作的期待值也在增加,30年前,你吃饱穿暖就行,哪怕茅舍一间也可以将就住,但现在不行了,我们要吃好的、穿好的、要住好房、开汽车、要旅游,还要享受各种生活。

没房没车,你结不了婚,没哪个女人会嫁给一个没房没车的男人,因为资本将女人的欲望推到了顶峰,她们除了物质,可以藐视一切,这同样是现实。

你可以了解一下,现在光大龄剩女都过亿的,本来我们都属于男多女少的人口结构,你想想这是为什么?人口出生怎么能不下降。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学历贬值是不争的事实,但学识一定不会贬值,不管未来就业压力如何大,竞争如何激烈,最先淘汰的一定是学识低,认知低的人。

想想70、80后,正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时候,经济高速增长,哪哪都缺人,只要你努力学习,上大学,就可以轻松就业,要是上个985/211,再差也能在一二线城市立足,我们暂且称为学历成功体系。

反过来想想接下来的10、20后,经济增长进入稳定期,加上人工智能的应用,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极度的简单,发现知识已经很难改变命运,只有稀缺的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所以很多孩子拼命的在培养自己的兴趣,将自己的兴趣做到极致。

为什么现在985大学的招生越来越青睐竞赛生?什么夏令营、强基、综评等等,他们更加看重孩子在某一个领域的特殊能力,这也许才是未来大学的录取方向吧!我们把这个类型叫专业特长体系。

从我们那个时候的学历成功体系,转变到现在的专业特长体系,中间的过渡期一定是比较难的,一定会牺牲一些人的利益,这个过渡期正好就是90、00后这两代人。

所以现在的家长光抱怨教育内卷严重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准孩子的兴趣点,培养孩子的专业能力,才是未来降低就业压力的关键。

光考上大学才是内卷的开始,只有不断地强大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是大学的真正目的。

你说是不是这个逻辑呢?

举报/反馈

苏韵悠长

160获赞 32粉丝
我是一首诗,更是一首词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