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1%;上海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量占全国四成以上……中国银行昨天在沪举办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论坛,并在现场发布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显示,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在结算、融资、计价以及价值贮藏等多个维度上持续提升。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境内外工商企业中,超九成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或者计划继续提升人民币结算使用水平,这一比例较2022年提升8.7个百分点。
人民币国际化呈现积极发展态势
中国银行连续11年向境内外市场主体征集人民币国际化的评价和反馈。从2023年的反馈统计来看,境内外工商企业和境外机构对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继续给予积极评价,在使用人民币意愿、对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的评价以及对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预期等方面,也均较2022年问卷调查结果呈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刘兴亚表示,人民银行在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坚持市场驱动、顺势而为;坚持聚焦重点、以点带面;坚持循序渐进、风险可控。在服务上海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的过程中,务实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贴合市场需求探索新业务、新模式,不断丰富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内涵和实效。
市场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发展态势。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1%;2023年前9个月,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24.4%,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
在全球支付使用方面,2023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结算的使用份额稳步攀升,12月达到4.14%,较年初提升2.23个百分点,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结算货币。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保持较快增长,日益国际化的人民币在服务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展现更大活力。
上海发挥人民币跨境枢纽角色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人民币跨境循环的重要资金集散枢纽。上海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国际贸易港和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交易、定价为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跨境流出和回流中发挥着枢纽角色。
白皮书显示,上海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量占全国四成以上,其中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六成。在中国银行境内机构跨境人民币收付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市分行涵盖其中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侧面显示出上海人民币收付对全球的覆盖面较广,也印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向全球吞吐人民币资金的枢纽地位。
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表示,一直以来,上海积极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协同联动、共同发展。一是不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二是持续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三是不断增强人民币资产定价能力。
面向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锚定增强“四大功能”,做精做实“五篇大文章”,同时,加强与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合作交流,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作者:唐玮婕
文:本报记者 唐玮婕图:资料照片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