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出版社抵制京东618图书大促”的消息近日引起广泛关注。继北京8家出版社和上海出版经营管理协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发出申明退出该活动后,磨铁集团CEO沈浩波又在朋友圈发文抵制,言辞激烈。

是“无底线打折伤害全行业”还是“有利于读者买到更便宜的书”?业内人士告诉新黄河记者,该事件呈现的多方压力叠加和销售渠道剧变的“底层逻辑”,或许会倒逼出版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第31届书博会现场(资料照片)

一场三方都没有错的“博弈”

曾出版过十几套书,和许多出版社、电商平台都打过交道的著名商业顾问刘润近日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出《贱卖的图书,惹怒56家出版社》一文,不少不方便自己发声的出版业从业者认为该文写得相对“比较客观”。

一本书的成本大致由4方面组成:印刷成本、作者版税成本、出版社成本、渠道成本。印刷+版税+出版社,这3项加在一起,大约是图书定价的35%。图书行业这几十年来,这3项成本,几乎没有过大的变动。刘润认为,但此次京东图书大促活动要便宜到2-3折,就意味着已经低过了出版社的实际成本。因此如果这个成本全部由出版社承担,那意味着出版社将会被击穿价格底线,卖得越多,赔得越多。

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出版社而言,想在行业中生存、守住自己最起码的利润,当然没错。对电商平台而言,想对步步紧逼的短视频电商竞争对手作出应答,也没有错,对于消费者而言,用最便宜的价格买书,哪里便宜,就在哪里下单,更没有错。

事实上,为了应对图书电商的各种促销活动,近些年出版方不断涨价的行为,已经让不少读者在买书时感觉“折扣虽然越打越多,但价格却越来越贵”,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出版方如此激烈的“抵抗”中,依然有不少读者并不支持出版社,吐槽“书太贵”。

第31届书博会现场(资料照片)

博弈的“底层逻辑”或将推动出版业重新洗牌

与沈浩波言辞激烈的发声不同,众多图书出版从业者并不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从业者告诉新黄河记者,多家出版方退出“京东618大促”对图书出版和图书市场而言当然是一件大事,如果思考其中的“底层逻辑”,那么这些所谓“击穿价格底线”的行为或许会倒逼出版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该业内人士表示,出版方对电商低价销售的抵制早已有之,只不过声势没这次这么大。这次之所以“声势浩大”,和出版业今年上半年遇到的多重“压力叠加”有关,“出版社发货后的回款有一个滞后期,就是说你发货了并不是马上就能回款,大部分情况都需要书卖出去后再回款。疫情防控期间,因为有疫情前发货的回款,所以出版社还感觉不到太大压力,但因为物流渠道等受影响,疫情防控期间的发货量明显下降。而发货量下降后导致的回款下降,则出现在了疫情后,这是第一重压力。第二重压力是消费降级,这两重压力叠加,已经让不少出版社感受到了生存压力。这一次,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为应对短视频电商的冲击展开的图书大促活动,自然给了出版社第三重压力。三重压力叠加,抵抗的声势自然就大了。”

而事实上,早就开始的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低价销售之所以一直在做,还有一个原因是其也满足了部分出版社清理库存的需要。但该业内人士表示,真正高价值的图书,出版社是不会参与到超低价销售的,“如果我们梳理一下那些以极低价格销售的图书就会发现,它们一般是公版书,也就是不需要付作者版税的书,比如四大名著等等,另外就是这些书的制作成本会被极度拉低,印刷的纸张、人工,乃至油墨,都用最便宜的,以至于不少读者会说买的书都有油墨的臭味,这种油墨含铅量太高,是被禁用的。真正的读书人,也不愿意买这些制作低劣的书。”

而真正的问题或许是,面对新的图书市场形态,出版社该如何实现转型:“过去图书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新华书店第一,电商第二,短视频第三,现在是反过来了,《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图书销售中短视频电商的销量,虽然绝对值上还不如平台电商,但在增速上以70.1%的速度遥遥领先。换句话说,对现在的出版社而言,必须考虑即将成为主流的短视频电商,提前布局私域垂流销售渠道。说得极端一点,如果一个作者本身具有强大的IP影响力,就会不再需要出版社。当然,需要明确的是,销售形态的改变不一定就表示图书售价一定要非常低。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图书没办法也没必要以超低价销售。”

正是在多重压力叠加和销售渠道剧变的“底层逻辑”之下,我们可以推测,未来出版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那些头部的第一梯队的大出版,因为有长期积累的固有资源作为壁垒,或许会越来越强,而壁垒保护相对较弱的省级以下出版社,则必须在内容生产的提升和销售渠道的转型上突围,没有真正好的产品,就会被低价销售收割,不提前布局变化中的销售渠道,就会越来越被市场挤压。”

记者:钱欢青 编辑:徐敏 校对:冬平

举报/反馈

济南时报

3005万获赞 23.6万粉丝
新闻有力·报纸恒温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济南日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