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嫦娥六号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起飞”,动力从何而来?续航够不够?月背的环境能不能适应?(引题)
航天四院特种电机助力月背“挖宝”(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通讯员 胡俊 祝盼
6月4日上午,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这标志着嫦娥六号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此前,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表取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据介绍,智能采样是本次嫦娥六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探测器经受住了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401所研制生产的表采机械臂电机组件为嫦娥六号月背“挖宝”任务提供了关键动力。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采样封装技术继承了嫦娥五号的“钻表功能独立、月面真空密封”方案,但是月背更加复杂的环境,仍然给这次月背采样任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动力从何而来?续航够不够?月背的环境能不能适应?
记者从航天四院401所获悉,表取机械臂各个关节的力量来自安装在关节处的电机,它们就是表采关节臂电机组件,表采机械臂电机组件是航天四院401所微特电机事业部历时4年完成研制的产品,过程中解决了诸多难题 ,使产品具有了高可靠性和强适应性。
月面温差大、辐射强。两种电机装在机械臂的各个关节附近,暴露于月表环境中,这决定了它们要耐受太阳直射下超过130℃的环境温度,以及比地球环境大得多的辐射,还要在真空环境下承担难以散热带来的性能衰减。电机研制团队已顺利解决了环境适应性的问题,让机械臂电机拥有了“铜墙铁壁”般的身躯。
同时,为了保证任务完成,研制团队将2台性能都能满足任务要求的电机“塞”进了同一个电机壳体中,一个顶俩,双向保障。此外,还增加了突然断电情况下对机械臂的位置保持功能,防止机械臂砸在月球上摔坏。
“要想捧起月背一抔‘土’,光有劲儿还不行,关键时刻还得采得动、采得好,401所研制的电机,大的重量不超过450克,小的不超过250克,典型的‘个小劲大还精神’,并且电机端精度可达1度以内,确保高精度挖土,月壤‘宝贝’想挖几克就挖几克。”航天四院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举报/反馈

中工网

1091万获赞 47.2万粉丝
中工网官方认证百家号
中工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