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儿女长大后疏远父母的原因包括:父母打击积极性、苦难式教育道德绑架、高高在上管控儿女。父母应尊重儿女,儿女需理解关怀父母,以维持亲密关系。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一旦形成便一生都无法改变。

在儿女年幼时,父母是儿女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儿女急切地想要与父母建立亲密的关系;

但是,随着儿女逐渐长大,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儿女和父母不再亲近,甚至成人以后,都不愿意回家了。

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儿女长大后,和父母关系越来越疏远,甚至不想和父母来往,无非是以下三种原因。

1、父母总是扫兴,打击儿女的积极性

网红乡村小乔专门拍了一期“不扫兴的婆婆”的视频:

儿媳说:“婆婆,带你去买衣服哦!”婆婆立即放下手中的活,梳洗打扮一番,饶有兴致地和儿媳一起去逛街;

儿媳给婆婆挑了好多件衣服,婆婆都来者不拒地试穿、点评,最终选定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买下,在儿媳付完款后,婆婆满脸幸福地说:“谢谢小乖!”那一刻,婆婆、儿媳、儿子笑成一片,多么温馨和睦的场景!

买完衣服,儿媳又带婆婆去吃东西,鱿鱼、烤串、臭豆腐……儿媳喜欢的,婆婆也喜欢,婆媳俩一起分享美食,让单份的快乐变成了两个人的快乐,甚至是全家人的快乐。

小乔与婆婆之所以能够相处得如此融洽,除了小乔的善解人意之外,还有婆婆的“不扫兴”。

婆婆这样说:“儿媳妇给你买东西,你就要,如果不要的话,儿媳就不喜欢你了。”

确实如此。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婆媳关系,更适用于父母与儿女之间。要知道,毫无血缘关系的婆媳,都能因为“不扫兴”,吃到一起、玩到一起而成为关系亲密的人,更何况血脉相连的父母与儿女呢?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从来都不在意儿女的心情和心意,只看到了眼下的得失与利益,从而无情地打击儿女的积极性、否定儿女的付出和好意。

就像前段时间登上热搜的一段视频:

一个14岁的女孩,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亲手给妈妈做了四菜一汤,还给妈妈准备了餐后水果……

可是,妈妈看到这一切后,并没有一句夸赞女孩的话,反而是满满地愤怒和埋怨:“你中午给我整这么多菜,我们俩怎么吃得完,这不是浪费钱吗?”

妈妈无情的话语,瞬间浇灭了女孩所有的期待,也阻断了女孩继续向妈妈表达爱的途径。

其实,儿女和父母关系不亲近,并不是突然的,而是从小埋下了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生根发芽,羽翼丰满以后,才决定疏远总是无视自己付出和心意的“扫兴”父母的。

2、父母苦难式教育,道德绑架儿女

常言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真心实意为儿女谋划的,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而已。

有一些父母,他们为儿女付出的一分一毫都是有明确目的性的,那就是让儿女回报他们。

这样的父母,生怕儿女忘记了他们的养育之恩,便一味地给儿女灌输“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你”的思想,让儿女从小背负着沉重的道德枷锁,在深深的愧疚中长大成人……

就比如,前段时间冲上热搜的“馒头蘸菜汤”事件:

女儿发工资了,心里高兴,于是带着全家出去吃烤鱼。可是,饭刚吃不久,父母就去外面买了馒头,蘸着烤鱼的汤汁吃,目的就是为了让女儿多吃点烤鱼……

或许,有人会感慨父母之爱的伟大,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女儿吃得好些、吃得多些。可是,对于女儿来说,内心没有半点感动和喜悦,反而满是愧疚和自责,她责怪自己没本事,出来吃个饭还要让父母自备馒头……

有网友评论道:“这种事情看一次难受一次,别再说什么为孩子好了,我当了这么多年孩子,对我好不好我还不知道吗?每一次经历我都恨不得死了。”

的确,父母对儿女好不好,需要由儿女来判断。

还有网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每次回家,母亲都会找各种话题回忆往昔,诉说自己带大几个孩子的辛酸、父亲不理解她的苦楚、公婆针对她的委屈……

以前每次听到这些,都会对母亲一阵心疼,觉得母亲吃了很多苦,现在自己长大了,应该给母亲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好好孝顺母亲了。

可是,即使我已经倾尽所能地改善母亲的生活条件,也没人再给母亲制造麻烦和苦难了,每次回家,还是避免不了听到母亲的凄楚诉说。

我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苦难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她自己造成的,并且她把自己的苦难,强行延续给下一代,道德绑架儿女,让儿女对她心存愧疚,更加孝顺于她……”

说实话,父母的苦难从来不是儿女造成的,相反,儿女的苦难却绝大部分是由父母带来的。

所以,父母总是用自己的苦难来道德绑架儿女,是对儿女的一种伤害,一次两次或许会令儿女心疼感激,但是久而久之,待到儿女反应过来,就会觉得反感,从而疏远父母了。

3、父母总是高高在上,各种管控儿女

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总是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儿女吃过的饭还多”,于是,对儿女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干涉一番,一旦儿女的想法和做法与他们的相左,他们便颐指气使地说教儿女,势必要让儿女听从自己的话不可。

不可否认,父母的初心都是对儿女好的;毋庸置疑,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儿女人生路上的引航者。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永远比儿女智慧、聪明,也不意味着儿女要永远在父母的思想认知下做人做事。

就像罗振宇所说的:“以前认为父母是比孩子早出生的人,所以有责任把经验、知识、技能传授给孩子。但是,现在可能要倒过来想,孩子是比父母活得更久的、死得更迟的人,父母提供的任何经验和技巧都不足以让他应付未来社会。”

所以,身为父母,要尽可能地尊重儿女的想法,支持儿女的做法,不要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想要控制儿女,否则,只会把儿女推得越来越远。

毕竟,儿女已经长大成人,拥有成熟的思想和认识,他们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结语:

儿女长大后,和父母变得疏远,不愿亲近父母了,往往是出于以上三种原因。

身为父母,务必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方能和儿女之间保持密切关系;

身为儿女,需要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怀,毕竟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也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有着自己天然的不足和局限。

举报/反馈

等风来啊AAA

6626获赞 1200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