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楼纯
5月29日下午4点多,胡湛与剧组一起结束了在宁波余姚河姆渡镇下午场的姚剧演出《张古董借妻》,晚上6点30分,他与剧组还将继续夜晚场的表演。
这次为期五天的“送戏下乡”,是胡湛所在的“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的常规项目,每隔一段时间,剧组就会带着大包小包,前往余姚的乡镇上,为当地居民带去姚剧表演。这样的下乡演出,剧组每年要进行160多场。
作为一名姚剧的第八代传承人,胡湛觉得,能给乡民们带去纯正的姚剧表演,是幸运的。
与姚剧一起长大
“我94年出生在余姚临山镇,五六岁的时候,爷爷会带着我去镇上的戏台看姚剧,那时候我还看不太懂。”胡湛说。“这些经历让我认识了姚剧。”
余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胡湛初二那年,当地姚剧团组织了一次进校园的活动,当时他便被其中一台名叫《王阳明》的戏所吸引,两句台词“人是一定要讲真话的;人是一定要讲良知的。”至今还萦绕在他的耳朵旁。
进校园的活动结束后,剧组就在学校里发布了招生通知,在家人的同意下,胡湛积极报名,成为了第二批报考的学员,与其余数百人一起,报考了姚剧团。“整个选拔持续了一星期,期间进行过好几次考试,我记得我每次都是抽中了一号进行表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原因,我每次都不紧张。”经过紧张激烈的比拼,胡湛最终与17位幸运儿一起,成为了姚剧第八代传承人。
姚剧唱词淳朴通俗,念白通俗易懂,表演幽默风趣,非常富有生活气息。不过,要真的上台表演,还需要有透亮的嗓子,“教我唱戏的老师说我声音比较沙哑,在舞台上不能传的很远,要重点练习发声。他们让我多听听老前辈的唱腔,模仿模仿。”
2013年,胡湛进入了刚刚成立了一年的余姚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实习,实习的第二年,胡湛就获得了与剧组一起外出演出的机会,“那次是我职业生涯第一次正式演出,剧组带着我去了余姚旗山村,我演的是《真龙假太子》里的马子祥。”
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彩排现场 受访者供图
胡湛说:“表演完几位老师和我说,现在声音听着比以前亮多了。”
稀有剧种面临传承困境
姚剧第七代传承人、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黄利明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姚剧是浙江省余姚市特有的一个地方传统戏剧,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沿袭用余姚方言演唱,故俗称“余姚滩簧”,简称“姚滩”,又名“鹦哥戏”,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
十九世纪中叶至清末民初,姚剧时有民间班社近50副。盛行于宁绍平原,并流传至舟山、杭嘉湖、上海等地区,属于姚剧的“鼎盛”时期。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可以很好的描述姚剧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看了滩簧班,男人不去下田畈,女人忘记烧夜饭。”
现在会让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忧虑的,并不是未来什么时候能够再次下乡演出,而是这门百年的手艺,正面临传承的困境。
胡湛所属的第八代传承人,与黄利明所在的第七代传承人相比,报考的人就已大幅减少,“第七代招考比胡湛(第八代)他们那代早10年,那时有1000多人报名参加,而第八代报名的人就已经少了一半多了,现在胡湛他们带的第九代,在选拔前总共来报名的就只有300多人。”黄利明说。
姚剧第九代传承人合照 受访者供图
余姚市姚剧戏曲曲牌抢救工作会议 受访者供图
姚剧的一大基本要素,便是需要运用余姚方言进行演唱。“普通话开始提倡以后,会说余姚话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少,再加上现在年轻人们的娱乐活动很丰富,姚剧的关注度也因此下降了很多。”黄利明说,“除了我们剧组所在的余姚龙山剧院和我们下乡时候的表演地,其他地方能够看到姚剧表演的机会一直在减少。”
与内乡宛梆和汉调桄桄等许多地方剧种一样,姚剧拥有自己节奏明快流畅的唱腔风格,但是在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为演员们写唱腔设计的老前辈已经80多岁了,整个中心迫切的需要培养这样的创作人才。
“触网破茧”
目前除了送戏下乡、跨剧种交流演出以外,姚剧保护传承中心还坚持向前来剧场的居民售惠民票,余姚城区的老百姓只要花上10-20块钱,就能走进剧场欣赏表演;为了从小培养学生们对余姚方言的兴趣,姚剧进校园仍然是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的“必要项目”。
但是,如何让姚剧真正的走出所面临的困境,对于胡湛、黄利明还有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来说,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吸引更多听众来现场,还是要让更多余姚以外的人知道姚剧。
现在,他们在抖音等平台上看到了这个机会。
2021年,胡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建立了抖音号“姚剧胡湛”,希望能够为姚剧的传承出上自己的一份力。
胡湛的抖音号
起初胡湛并不知道要拍什么,就简单的录下自己唱戏的自拍,让胡湛没想到的是,每则唱戏的视频,都能收获上百的点赞,有一位余姚网友在胡湛的《声声慢》余姚话版下评论:“阿拉余姚话被侬一唱,很好听。”
去年有一首歌曲全网爆火,胡湛听到后,萌生了把它改编成姚剧版本的念头,但是自己不会写曲子,胡湛便让剧团里80多岁的老前辈沈守良作曲,自己走进录音棚,唱下了余姚话版本,并发布到抖音上。收获了六万的点击量,上千的点赞。
今年,胡湛用了相同的方法改编了春晚上的《上春山》,结合余姚当地有名的景点当画面,制作了一则视频,收到了余姚文旅的点赞和转发。
胡湛录制的余姚话版《上春山》短视频
被网友们问起什么时候能够直播,胡湛表示,自己正在摸索抖音直播,争取尽快在直播中与戏迷见面。
直播助力稀有剧种传承
像姚剧保护传承中心这样的专业戏团,在被业界称作“天下第一团”。
“天下第一团”,是指一个戏曲剧种全国仅剩一家专业院团的情况。这些院团曾经延续了传统文化,但如今因地域限制、历史传承原因等原因,其演唱的剧种成为稀有剧种。每一年,都有稀有剧种被迫走向消失。
据不完全统计,1959年我国尚有368个剧种,目前只剩下286个,相当于平均每2年就有3个剧种永远地隐没于历史之中。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121个天下第一团,说是“天下第一团”,实则是“天下唯一团”。
近年来,不少像姚剧保护传承中心这样的“天下第一团”尝试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希望在线上为稀有剧种开辟第二舞台。网友用点赞、打赏表达对稀有剧种传承人的鼓励,也让年轻的从业者看到了更多破圈的希望。“看到同行们都在借助抖音这个平台宣传自己的剧团和剧种,我想作为年轻人,也至少应该尝试一下。”胡湛说。“做视频也好,直播也好,我希望能在短视频的平台上更多的为姚剧宣传,虽然现在剧团工作繁忙,但只要时间允许,粉丝朋友有期待,我就会继续做下去。”
据《2023抖音非遗数据报告》,上一年度,抖音上平均每天有1.9万场非遗直播,平均每分钟就有13场非遗内容开播;获得打赏收入的主播人数同比增长53%,其中传统舞蹈类增长230%,曲艺类增长102%。
稀有剧种“太康道情天下第一团”直播
据黄利明介绍,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余姚姚剧传承保护中心将与其他七家“天下第一团”一起,参与抖音发起的“天下第一团”费用直播周活动,为全国网友带来70场稀有剧种演出。
“直播打赏像电子门票,给稀有剧种演员带来了一些额外收入,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直播平台,能够把姚剧推广出去,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姚剧,是最重要的事情。”胡湛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