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
“这个男人能嫁吗?大家看,这人资料上只写了身高没有写体重,那么大概率他的体重不在正常范围……”近日,“相亲分析师”成为互联网平台上的“新宠”,他们像老师一样站在黑板、白板前,用笔指着相亲对象简介中的“话术”并逐条分析。有博主靠相亲分析3天涨粉30万,被网友们称为“媒婆克星”。(6月3日《扬子晚报》)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媒婆介绍对象时往往夸大其词,将对方包装成“优质青年”,而相亲分析师则是撕开包装展露真相的人。较为吸睛的是,他们往往从简洁的话术中抽丝剥茧,寻找线索,专门“挑刺”相亲对象,一语戳破“顶配”滤镜,前后反差明显,这种推理过程,让网友直呼“上头”。
当前,相亲这种被父母辈广泛采用的婚恋途径,正在通过一些娱乐化的新形式逐渐被年轻人所接纳。而相亲过程中的那些被美化过的相亲条件,通过相亲分析师的“拆解”,让年轻人感到规避了“风险”,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感。这与当年“非诚勿扰”成为现象级相亲综艺的原因如出一辙,大多数人都怀着一种“围观吃瓜”的心态。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年轻人抱着避免踩坑的心情,希望通过这种“围观”学习构建亲密关系。
问题在于,相亲分析师的解题思路,看似头头是道,但背后却是一些想当然的分析:凡事总往坏处想,默认了对方隐瞒了事情。例如,“但凡提到左右的,那么存款取左,体重取右,如果提到女生不喜欢习惯的,例如偶尔抽烟喝酒,可以理解为经常抽烟喝酒……”
由此而来,在“这个男人能嫁吗”的问题之下,几乎所有的分析推理指向的都是“不能嫁”的答案。这种感觉不仅有失偏颇,反而会加剧年轻人对婚恋的焦虑,认为只有完美的对象,才能让自己进入亲密关系或婚姻中。
从爱情到婚姻到家庭,归根结底都是两个人的事,两个人合不合适,也只有相处之后才能知道,单凭相亲分析师们一顿公式化、反差式的解读,很有可能让你错失一段佳缘。或者说,分析师们想的可能是这段话讲出来有没有节目效果,能不能博人眼球、赚取流量,至于能不能帮到你,大概率不会放在第一优先级。
相亲市场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任何试图通过简单分析就得出准确结论的做法,都是不太靠谱和值得商榷的。同时,婚恋中信任是基础,如果被“媒婆克星”牵着鼻子走,一开始就抱着“对方忽悠我、有事瞒着我”的态度去相亲,不仅很难有好的结果,倒是很可能事与愿违,让你错失一段佳缘。
不光是相亲分析师,在情感类主播这个赛道上,有“剧本”才是常态,因此无论是拿来做案例分析的观众投稿,还是直播时的连麦,都是有真有假、真假难辨,他们并没有脱离“情感主播”的范畴,因此他们的变现方式也不外乎接广告、带货、视频付费以及情感咨询治疗之类。如果忘乎所以,一味偏听偏信去“消费”、信以为真定“取舍”,那就输了。
举报/反馈

红网

3181万获赞 114.2万粉丝
湖南省综合门户网站,湖南省党网。
红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