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中国运河之都”,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曾是重要的漕运枢纽,被称为“南船北马交汇之地”。这里埋藏着青莲岗文化的底蕴,记录着江淮流域文化的发展,有着数不清的历史文化宝藏。
淮安市博物馆,一座详细记录了淮安城市变迁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长期以来致力于将淮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清晰的阐述和展示。这里环境优美典雅,繁花锦簇,绿树成荫;石刻景观和碑廊展示区掩映其中,厚重丰富的历史藏于馆内。今年5月,淮安市博物馆顺利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它像一颗融合了古典神韵与现代风采的璀璨明珠,展现着淮安数千年来的夺目光彩。
汲古润今 深度讲述淮安历史故事
淮安市博物馆占地面积8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1826.57平方米,珍藏着31181件(套)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40件,二级文物112件,三级文物895件。馆内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谢铁骊电影艺术馆”“谢冰岩书法艺术馆”“王宽鹏书法艺术馆”“徐伯璞捐赠书画陈列馆”五个基本陈列。
走进淮安博物馆三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展厅,瞬间被映入眼帘的棘鱼化石带入古生物的神奇世界。淮安博物馆讲解员介绍,早在第三纪时,淮安就已经成为古脊椎动物的乐园,纳玛象、古菱齿象等六七十种动物都曾生活于此,留下了丰富的化石资源。
1978年,在淮安高庄村附近发现了一座春秋战国墓,也是苏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战国时期墓葬,淮安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车舆铜饰件就出土于此。同时出土的刻纹青铜器、青铜马车饰件、双囱原始瓷带盖熏炉等战国重器,也以它们沧桑的姿态诉说着属于这里的历史故事。
跟随着一件件珍贵的古文物逐步探索淮安的“前世”,偌大的展柜内,一件2004年在运河村战国墓出土的木雕鼓车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据了解,这是国内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完好和雕刻最精美的木雕鼓车,拥有着独一无二的精美纹饰。
淮安市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蒋炅宇告诉记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是馆内常设特色展,荣获江苏省优秀陈列展览精品奖。因展品数量多,史料丰富,通过‘史前淮安、文明溯源、楚韵汉风、融南汇北、漕运中枢、盐榷重关、河务关键、英杰辈出’8个篇章详细梳理了淮安历史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了淮安的古今风貌,彰显了淮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魅力。”
丰富的文物种类、翔实的历史资料、精心设计的陈列布局,以及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化高科技展示手段的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展将数千年的人文发展与城市变迁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成为淮安历史的完美缩影。
科研强馆 修复与活化齐头并进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科研的不断开发完善,淮安市博物馆内不仅配置了常设展览的线上全景导览,还完成了几十件馆藏展品的3D线上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内的数字屏幕将镇馆之宝、馆藏精品进行了数字化“解剖”。在这个区域,游客们可以自己动手“组装”木雕鼓车,了解每一个部件的名称与搭配。通过这样的互动体验,引导游客深度了解古代文物的构造与制作过程,增加观展者的互动体验感,运用技术让文物“动”起来,进一步加深博物馆对文化历史的推广普及作用。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前提是保护传承。多年来,淮安市博物馆始终坚持“学术立馆、科研强馆”的指导方针,馆内的独立文物保护修复室、实验室、藏品保护室,在逐渐完善的科技仪器加持下,已经可以独立完成馆藏文物的数字化采集与保存工作。同时,博物馆还积极联动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共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研究中心、文化遗产数字中心、文化大数据采集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一批科研机构。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淮安市博物馆始终秉持的工作方针。在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中,“淮安市博物馆数字化展示项目”被江苏省文旅厅、江苏省文物局评为“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优秀案例”。
淮安市博物馆馆长陈永贤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淮安市博物馆将着力提升文物征集及保护修复力度,践行文物活化利用要求。以2023年‘国宝聚首 皇家器象——圆明园兽首暨清代宫廷艺术特展’的成功经验为蓝本,继续探索馆、地、企合作及商业化运营模式,争取每年举办一到两场现象级爆款特展。同时,立足‘双减’要求,持续深化馆校合作,不断活化社教、研学活动模式。”
多面开花 共创人文精神家园
近年来,淮安市博物馆在保证本馆特色的同时,坚持引进和交流各类覆盖人文、历史、绘画、艺术、科普、文物等多个领域的精品展览,不但吸引了流量,还依托不同的展览举办了各类党建、研学等主题活动。
“2021年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展览‘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共接待各类党史学习教育团300余批次,观众10万余人次;去年,博物馆抓住文旅市场复苏的良好机遇,依托‘国宝聚首 皇家器象——圆明园兽首暨清代宫廷艺术特展’等一批高质量爆款展览,共吸引游客35.8万人次到馆参观。”蒋炅宇说。
据了解,淮安市博物馆近年相继策划推出以“繁花·盛放——从票证时代到美好生活”“安澜——中国水工科技馆文物征集成果展”“民以食为天——淮安市博物馆藏中国古代饮食器具文化特展”“艺术巨匠 民族风骨——走进潘天寿的书画人生”“镜观美好生活——淮安馆藏古代铜镜艺术特展”“国宝聚首 皇家器象——圆明园兽首暨清代宫廷艺术特展”为代表的原创展览。此外,依托展览及文物资源,该馆结合我国重要传统节日不同习俗特点,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每年举办各类社教活动近百场;与清浦中学共同开发“染青·器悟”“走近运河”及“山海经的故事——铜器上的连环画”等主题活动,荣获淮安市研学旅行优秀课程及合格课程。
《镜观美好生活——淮安馆藏古代铜镜艺术特展》
“此次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对我们而言,既是认可肯定,更是鼓舞鞭策。下一阶段,我们将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标准严格自我要求,一方面持续更新老旧展陈、美化博物馆环境,不断提升展陈、服务设施的智慧性、美化性、实用性,为群众打造更为和谐舒适的参观环境;另一方面要夯实基础,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通过创办馆刊、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等,努力提高博物馆的科研实力。”陈永贤说。
早在6000多年前,淮安就诞生了闻名遐迩的青莲岗文化,有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淮安市博物馆作为淮安市文物收藏、陈列和考古研究中心,以其独特的聚焦点将淮安的历史渊源、发展变迁与人文成就集合成一部珍贵的历史“纪录片”,每一帧每一秒都精彩绝妙地向人们讲述着淮安故事。同时,大力发挥博物馆科教功能,奋力打造淮安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家园。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