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格林那句著名的“爱是想触碰又缩回手”,恰好能形容回避型依恋者的心理状态。

对于爱情,他们渴望又拒绝,需要又回避,想要触碰却在对方伸出手的瞬间,立马缩回了手。

一、回避型依恋者对待爱的态度?

如果你是回避型依恋者,你一定深处亲密关系里的困惑,当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明明很想要,却偏偏不自觉的内心抵触和抗拒。

你总是给人留下难以琢磨、不好接近的感觉,遇到心动的异性,会偷偷观察对方,会默默暗送秋波,也会释放暧昧的信号。

但当他们真的有所心动,表露对你的真心,就会立马变得生人勿近,高冷陌生。

这会导致,对方误解你的心思,以为你反感自己,甚至觉得之前是自作多情。

于是,你亲手推开了喜欢你的人,亲手扼杀了还在萌芽中的爱情。

其实,你不是不难过,你也会感觉遗憾,但转念又会想“你看,我就说他根本对我没感觉吧,什么喜欢,都是不长久的,都是会骗人的。”

你自证了预言,然后用亲自做的茧把自己束缚了起来。

二、回避型依恋者的心理形成机制?

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认为“一个人的依恋类型,取决于教养者(通常是母亲)如何回应他们婴儿时期的情绪信号。”

如果教养者对孩童的哭闹、需求长期不予回应,表示冷淡和不关注,就会让他们情感受到伤害。

由于这种不稳定、不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在恐惧中渐渐学会了自我保护,从环境中习得可控的生存方式,用回避和压抑情感,来逃避不可控的伤害。

比较常见的还有,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需求的漠视。比如,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不理不睬;孩子闹的时候,无动于衷;孩子想要关注、肯定的时候,父母自顾自做自己的事情……

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呢?当然是用假装的不需要来掩饰得不到的难过,用回避的亲密来免去很想要的失落。

心理学家Sharon Dekel曾说“回避型的人并不是在抵抗亲密,他们对依赖的反抗是一种防御机制。”

所以,悉数回避型依恋者的成长过程,一定有一段不被重视,内心见不到光的时期,让他们从此以后对爱和被爱都失去了信任感。

三、回避型依恋者如何自救?

1.自救之前,要自省。

回避型依恋者想要改变自己之前,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依恋类型,尤其认识到自己对恋人的回避倾向,是造成关系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而不是自怨自艾,把屡屡遇不见合适的人,爱情永远与自己无缘,自己总是被爱推开,归结于命运的不公,自己不值得被爱等外因。

2.自爱自信,改变认知。

有了自省,才能改变认知。就是找到你根深蒂固自以为对的想法背后的漏洞,去发现它的错误和不真实。

比如,你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别人爱你都是有条件的。小时候父母夸你,你需要考一百分,在学校表现好,否则就会受到冷落和漠视。

跳出来看,这里面有两个漏洞:

一个是,父母教养方式的错误,这是他们的错,不代表你就不值得,也不代表其他人的爱都是这样。

你可以仔细观察身边其他人的父母,很多都是无私、无所要求的爱孩子。

另一个是,你终究会遇到无条件爱你的人,以及不离不弃的关系。这个不只是恋人,也可以是朋友、其他亲人。

比如,之前有个咨询者,就是她的父母从小抛弃了她,导致她成为了回避型依恋者,但是她的奶奶对她非常好,特别爱她关心她。

从这点上出发,我让她找到了推翻自己不被爱的认知,重新塑造了对自我、对亲密关系新的认知。

3.找安全型伴侣。

还有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和自己截然相反的人谈恋爱,回避型依恋者的完美适配就是安全依恋者。

因为你所不具备的能力他具备,你缺乏的安全感他不缺乏,这样两个人就会天然互补,这样会不知不觉填补你内心恐惧的部分。

安全依恋型的人,在关系里会非常有安全感;尊重对方的需求,不惧怕承诺;能够坦然面对回避和拒绝;主动分享感受和交流心情;相信爱和被爱。

那么,你们两个的相遇会让你感到安心,你退一步他进一步,他能温暖和治愈你。很多人被爱拯救就是这个道理。

4.尝试安全型关系的相处模式。

不过,归根结底,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好运,遇到对的人来疗愈自己,最重要的还是打开自己,尝试用安全型关系的相处模式去和喜欢的人相处。

如果遇到爱情就退缩,遇到表白就回避,遇到机会就放弃,大概率你这辈子都会与幸福无缘。

所以,从这一次开始,跟喜欢的人面对面,不再躲闪对方的眼神,不再回避对方的真心,你会发现,你离爱情就会更靠近一步。

相处中也是一样,有问题就坦诚的沟通,不舒服就直接告诉对方,渐渐的,很多你以前认为不可调和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其实,回避型依恋者回避的不是亲密,他们回避的是面对真实的自己,而当他们反省真实的自己足够可爱,那些回避的恐惧也自然而然就会消失。

我是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 · 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已婚已育,愿意分享我的态度

举报/反馈

深刻情感说

6733获赞 2220粉丝
分享爱与被爱的经验和技巧让幸福获得的简单
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