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青春期正是情感萌动的时期,会对异性产生特别的兴趣,而中学阶段是早恋的高峰期,不少学生会偷偷摸摸地谈起恋爱,颇令老师、家长担心。
记得我上学那会,每次回学校,爸妈叮嘱最多的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好好学习”,第二句话就是“不许谈恋爱”。
其实,这也是家长们普遍对孩子最关注的两件事,他们对孩子与异性朋友之间的交往特别敏感,生怕孩子谈起了恋爱影响到学习,将最应该奋进的年华用在了卿卿我我上面,导致中考、高考被淘汰。
记得我们班里有位女学习委员,成绩优异,活泼开朗,人也长得很清秀。但是,因为与班里的体育委员“早恋”,成绩下降,她被班主任和家长轮番做思想工作,被迫“分开”,但是私底下还是苦苦纠缠,结果最后没考上本科。
如今的学生,思想更加的成熟、前卫,早恋现象会不会更多、更普遍呢?
我的侄女现在念高一,我曾经好奇地问她:“你们班上有多少恋爱的?”
她不屑的回答:“谁还谈恋爱呀?有那时间打个游戏、看看网络小说不香吗?”
哈哈,确实好有道理!
前几天,家有喜事,与做高中班主任的表姐聊天时我想到了这件事,特意问她:“听说,现在的学生基本没有谈恋爱的?”
她说“ 是的,这这些年孩子谈恋爱的真不多,我当班主任几乎没怎么为这样的事情操心。”
哎,这是为什么呀?在我们那个年代,高中应该是谈恋爱的最猛的时期呀?
表姐大体分析了造成这样现象的几个原因,我觉得总结得挺全面,也挺在理。
原因一,现在的孩子早熟
对男孩女孩之间感情的事,现在的孩子“启蒙”得特别早。“恋爱”是什么事情,他们从小在电视中、平板中的各种剧和短视频中已经看了无数次,基本没有什么神秘感了。
比如,我家上一年级的儿子这段时间刷了好多遍宫崎骏的动画片《悬崖上的金鱼姬》,这部纯真可爱的动画片讲了一个5岁男孩女孩纯真感情的故事,很唯美、很令人感动。
可以说,有些书籍、影视作品不知不觉间给孩子们进行了“爱情”的启蒙。
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已经从电视剧中,短视频中看到了无数恋爱、失恋的过程,甚至关于“爱情”的各种梗和金句。这让没有真正见识过恋爱的孩子,讲起道理来颇像情感大师。
所以,本来应该是在青春期开启的异性之间的情感,他们已经提前”演练“了好多遍,明显比以前的孩子早熟。
原因二,现在的娱乐方式太多
现代的孩子,在家玩有平板、电脑、手机,各种高科技产品;出去玩,有各种高大上的游乐场、商场。
手机的功能太多了,无所不及,无所不知,可以交友,可以搜索任何好玩的事情,还可以自己创作。
很多男孩沉迷手机游戏,女孩沉迷网络小说,从中获得乐趣,感觉比谈恋爱强多了!
就像侄女说:谈个恋爱,要互相猜测想法,花费时间出门见面,聊来聊去也没什么意思。
原因三,现在的孩子很现实
如今的孩子见得多,懂得多,心理成熟得早,做事目的性很强,不会无缘无故付出感情。
他们更注重自我的前途,即使有喜欢的异性,即使向暧昧或者恋爱的方向想,也会克制住情绪,守好边界,主要将精力放在学习上。
原因四,现在的家长态度开明,更注重青春期教育
相比于60后家长对“早恋”的谈虎色变,70后、80后家长开显然要开明得多。
他们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不是“一刀切”,不是单纯的明令禁止,而是会跟孩子平等地探讨。
他们对于恋爱的定义和态度跟以往不太一样。他们认为:每份感情都值得尊重和珍惜。只要孩子与孩子之间不过分交往,不影响学习,他们不反对孩子恋爱。
一些负责任、懂教育的家长,会提前给孩子讲青春期的各类知识,进行青春期教育。
表姐提到一位同学的家长对女儿收到情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好。
当妈妈发现女儿书桌上的“情书”后,没有拆开,也没有问女儿,而是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跟她谈了三点:
第一,祝贺女儿长大了,作为妈妈,很高兴自己的女儿有人爱;
第二,告诉女儿,早恋充满甜蜜也充满危险,同时告诉女儿危险有哪些;
第三,妈妈跟女儿解释:什么是真正的恋爱。
女儿看到信后,感受到了妈妈的信任,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礼貌地跟男孩讲明了自己暂时不想进一步交往的想法。
青春期孩子对异性萌发的好感,是一种自然、纯洁的感情流露,但是大多数并不是真正的”恋爱“。可能她们自己也不清楚。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孩子一定要得到正确的引导,才能够顺利度过青春期。
孩子只有了解自己的青春期,才能更了解自己,变得更理性。
家长了解了孩子的青春期,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