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中,有大量的相关文章,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大V”,篇篇阅读10万+网红公众号、以及大量的营销号等都为此专门发文,进行了解读,但根据家长们的反馈,除了部分刚入门家长,觉得有用之外。
今天五体启示录与各位家长朋友一起全方位进行探讨分析,为什么以前孩子挨骂挨揍,却不抑郁什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以前物质匮乏,孩子们的需求停留在吃饱穿暖,父母忙于生计糊口,根本没有精力也不会去考虑其他,没有抑郁这一普遍说法。
三、基于以上共识,挨骂挨揍并不丢人丢脸,反而胳膊上的条痕是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是勇敢、不出卖小伙伴,有担当的象征。
四、以前的孩子学习压力小,有自己一片广阔的天地,即便被误解,受了委屈,只要小伙伴一喊,撒脚丫子就满世界疯去了,嬉戏玩闹后,那挥之即散的负面情绪早就得到减压和释放,跑九霄云外了(五体启示录)
现如今,物质条件极为丰富,孩子基本上都衣食无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身边一群大人围着转,被保护限制在舒适的温室之中,心理承受能力低,负面情绪没有正常发泄的途径,没有及时进行疏导,被积累积压。
父母把一切扛身上,许多的孩子根本无须参与考虑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孩子没吃过苦,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其他人也应当如此顺应自己,不会体谅父母,不会感恩,没有担当,三观出现了偏差,出现了问题都是父母长辈的错。
言语有一种能量,你说孩子是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更重要的,你觉得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正好是你内心中认同的那部分,最后,孩子他就会真的成为你说的那样。
这些年关于青春期孩子抑郁负面新闻也比比皆是,槽点之多,涉水之深,令人咋舌!为了流量,各种充满暗示,负面情绪引导的标题无孔不入(外部环境负面言论的误导,五体启示录认为这是主要原因)
此类文章具体表现为
站在教育道德制高点,如圣母般用包装华丽的辞藻,说一堆假太空的道理;对现在的家庭电视剧台词进行截图,引用一堆云山雾罩的话术,有些讲两个故事,然后灌上两碗陈年鸡汤包装出新工业毒鸡汤。
如:你过的开心吗?你在为学习辛苦而烦躁吗?你跟网友聊天开心吗?你会跑几百公里外去跟陌生网友见面吗?你为什么会懈怠,冷漠,对事物缺乏兴趣?你是否有情绪低落,寻求苦闷?你是否经常想打人?有暴力倾向?你是否想到自残?如果有,想了多久了?你觉得你会抑郁吗?为什么抑郁?
还有许多更为夸张负面的字眼,为了大家的感观,这里不再举例,家长朋友们应该都非常清楚,以上这些意味着什么。
随着节奏加快,过度的商业化,营销化,关于抑郁的书籍、言论铺天盖地。
大家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与思考,见词就用,玩梗,抖机灵,调侃开玩笑,凑热闹,博流量等,过度娱乐化(五体启示录)
原本孩子根本不知道这些极其负面的内容,心里面也压根没这些想法,而这些诱导性极强的负面言论、文章或问卷,让真实的情绪和诉求得不到正确及时的疏导,被淹没在网络洪流中,负面影响要远大于预防效果。
这与现在网络上吹捧女权至上,挑起男女对立是同样的道理,如各式各样女人地位至高无上,一个眼神男人就得跪下的视频,虽是搞笑娱乐段子,看的多了,会产生现实真实中就是如此的错觉。
看到晒优秀老公、优秀孩子的视频,明知道是段子,是在演戏,是打造出来的人设,看多了就当真了,一对比,产生被轻视,被忽视,被轻慢,不被理解的负面情绪,觉得怎么别人的老公怎么就那么好,别人的孩子怎么天生就那么优秀,心中忿忿不平,产生怨念。
大人尚且容易被误导,被带节奏,何况孩子,孩子心智未健全,非常容易受外部环境的言论误导,尤其是当负面言论铺天盖地,孩子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五体启示录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