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用现金是什么时候?
你知道吗?
越来越多的一年级小学生
不认识钱了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校区小学部,数学老师马欣怡带着孩子们通过学具认识人民币。记者刘嘉 摄
从没见过1元纸币的
占全班一半以上
“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我们要买一个3元6角的商品,
应该怎么付钱呢?”
近日,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
学苑校区小学部,
一年级数学老师马欣怡
正在上“认识人民币”一课。
对此有学生回答:
“先给一张3元,再给一张6角。”
一年级小学生不知道
人民币没有3元、6角的面额,
这让年轻教师马欣怡觉得奇怪。
课堂上,
她拿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一张张地问学生是否见过。
全班40名学生,
大部分见过100元、50元纸币,
一半学生能认出10元、20元纸币,
从没见过1元纸币的
占一半以上。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校区小学部,数学老师马欣怡正在上“认识人民币”一课。记者刘嘉 摄
2010年前后,
移动支付开始迅速在我国普及。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
截至2023年底,
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
今年一年级的孩子
多出生于2016年、2017年。
“他们在生活中,
钱确实见得少。”
马欣怡的同事、
有近30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吕琳说,
这种不认识钱的情况,
在最近5届的一年级小学生中
越来越明显。
家住武昌的刘姗,
儿子正在读小学一年级。
前不久她问儿子:
“假如你有两张20元纸币,
你怎么去商店买一个30元的东西?”
儿子说:
“可以先给老板一张20元,
再把另一张20元撕一半,
凑个30元。”
孩子的回答让刘姗非常惊讶。
她意识到,
孩子不光不认识钱,
也不知道钱怎么用,
不理解“换钱”“找钱”这些概念。
她回想了一下,
发现孩子似乎只在过年时
见过100元的压岁钱,
平时家里都找不出一张
其他面额的纸币。
不认识钱的孩子说:
“钱怎么会‘花没’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认识人民币”内容。记者刘嘉 摄
不认识钱的孩子
对“钱是怎么来的”
也自然缺少具体的认知。
家长李薇告诉记者,
女儿快上小学时
迷上了“抽盲盒”,
有一次要一口气
买100个盲盒玩具。
她跟女儿说:
“不能一下就买100个,
那样妈妈的钱就花没了。”
女儿却觉得很奇怪:
“钱怎么会‘花没’呢?
钱不就在手机里吗?
刷一刷就又有了!”
天一街小学数学教师聂鹏记得,
他是1986年上小学,
那时的数学课就有
“认识元角分”的内容,
老师还讲过
人民币图案背后的故事。
他2001年当老师,
经历了至少3次课标和教材优化,
“认识人民币”
始终是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院副院长胡宏兵表示,
随着时代发展,
孩子接触现金的机会变少了,
不认识钱的现象值得重视。
他认为,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
现金依然是
我国最基础的支付手段。
“认识人民币”这一课,
孩子们仍然应当学好。
你家孩子还认识钱吗?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刘嘉 通讯员李瑾 曾偲偲
来源:长江日报
举报/反馈

光明网

1.8亿获赞 586.3万粉丝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
光明网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